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
智能制造何来?“隐形冠军”的战略创新突围

智能制造何来?“隐形冠军”的战略创新突围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08 07:1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智能制造何来?“隐形冠军”的战略创新突围

【概要描述】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0-08 07:17
  • 访问量:
详情

智能制造何来?“隐形冠军”的战略创新突围

 

乘5G之风,破后疫情之浪,AI商用大潮风起云涌,纵深拉动着百行千业的智能化改造。在中国社会“新基建”和新技术催动出的产业升级浪潮之下,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领域持续引航,登高望远,站在了驱动经济转型的前沿风口。 创新提升效率,效率创造价值。如今,传统制造行业也正主动加快进入智能化跑道的速度,在丛生的市场挑战之中,寻找更高效、更通用、更柔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智能制造浪潮对他们而言,适逢其时。 

知行向来难合一。面对当下诡谲莫测的黑天鹅时代,传统工厂亟待寻求成本降低、效率提升的新方案,但在提升智能化生产效率的过程中,却也面对着“远近高低各不同”的转型迷茫。底层技术的飞速发展往往与产业应用的实际需求并不直接形成匹配。面对智能制造浪潮的崭新机遇,工业制造厂商们往往既抱有共性的普遍需求,同时也追寻独特的价值思考与产业诉求。 

蜕变于传统汽车装备集成的广州明珞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珞”),则通过牢牢根基于行业实践洞察,给出了具有引领价值的思考答案。 

正如明珞董事长姚维兵在分析智能制造核心竞争力时所谈到的智能制造的本质是效率和价值的提升,推动工厂和生产者实现降本增效,缩短投资回报周期。 

厚积薄发,“隐形冠军”的行业智慧之路

扎实专业的汽车生产线一手制造经验,同源于日系汽车厂商的精密严谨,点滴细致脉络清晰的流程规划摸索,是明珞如今得以站位全球智能制造头部军团的初期基础。 

在从事传统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系统集成的过程中,明珞逐步洞悉各类生产项目的管控痛点:每一个项目数万张设计图纸,几乎每个零件都不一样;客户对产线设备的需求和项目启动时间的把控各不相同;生产周期短暂,柔性调整难度极高等等。这些基于车间大量实践样本的汇总和思考,推动明珞从非标产线设备设计和制造不断迈向标准化、通用化生产管理的初心,也催生了明珞引领技术革新提升效率的决心。承载着智能制造落地生根的工业互联网策略由此应运而生,进而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加快新产品迭代周期。 

面对不同国际龙头汽车企业客户林林总总的深度定制化需求,明珞从赖以崛起的汽车集成生产线为始,以清晰的五个阶段为划分,推动自动化、产品化、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生产模式的逐步探索演进,并循序渐进帮助所在行业摸索智能制造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化策略,最终将行业门槛极专且高的研发、生产、制造、交付、运维,回收再制造、产业金融等过程一一打通,突破了汽车装备行业向来难以标准化输出的瓶颈。 

如今,明珞专注于为制造企业提供价值高效智能生产解决方案,聚焦于装备制造领域的专业技术,技术水平目前已处于国际该细分领域的头部领先地位,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177项,也逐步从丰田、奔驰、宝马、大众、福特等汽车品牌全球业务的产线交付基础服务商,过渡升级到技术研发、优化数字管控、联合国际大型客户搭建智能平台与创新实验室的“智能制造咨询顾问”角色,通过打造“制造业管理信息化服务平台、数字化和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供应链资源协同平台”三位一体的智能制造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价值链和生态圈,为“中国制造”转型“中国智造”赋能,也为工业互联网找到了一个可落地的应用场景。 

不忘初心:行业数字化要靠行业智慧

从“跟着做”到“领着做”,在不断自我拷问与向前探索之间敲开精密工业制造的上游生态之门——明珞在这条中国企业独自前行的路上一走就是十二年。2018年10月,习近平南下广州考察以明珞为代表的珠三角科技创业发展时,曾以明珞为例,勉励民营企业家“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而专业、精深、厚重,则是明珞践行“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企业精神。 

带着这样的精神,明珞贯穿始终维持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技术研发和管理体系的自主创新。基于国际化先进产业的先进客户经验和对AI技术应用的前瞻布局,明珞在实践中找出了通用技术、通用管理和通用流程的战略思考脉络,逐步开启赋能工业互联网的引领之路,占据了行业上游生态的国际话语权。基于在现有汽车装备行业的成功经验,更推动“明珞式”标准化产品及服务扩展至更多装备制造行业,为更多中小微企业提供智能化转型可负担、易实现的路径。用董事长姚维兵的话说:“这不是改变初衷,而是扩大梦想。” 

一路走来,明珞展现出了中国中小企业“破圈”跻身国际标准的多重创新维度:既要立足并洞察核心业务的本质,扎根行业,打通流程,有针对性地提升生产流程标准化管理,也要敢于向前一步突破既有业务,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浪潮、新模式、新思考,扩展自身业务生态圈,并通过数字化改造不断突破行业生产效率的上限,提升规模价值。 

这样的智能制造转型案例可以参考倚赖手机组装生产名声大噪的富士康,其工厂的工业互联网转型涵盖了从生产设备、车间、工业网络、云计算平台的整合协同;从技术运行平台到生产资料追踪的生命周期管理;从人工密集的传统工厂改造成无人机和机器人作业时代的智慧工厂。而明珞作为专业 To B细分领域装备生产的“行业隐形冠军”,同样非常懂得将实际工厂生产经验贯通于整个制造模式的转型创新思考。这样的思考不同于其他单纯聚焦工业互联网方案的厂商,更加贴合实践,对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也更加强悍。 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智能化方案思考,明珞以先后推出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服务平台(MISP)与智造家工业互联网服务平台(IME),双平台联合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产线/设备/元器件的诊断评估、智能运维、回收再制造、产业金融等全价值链生命周期服务。 

目前,明珞形成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非标产品标准化业务+工业互联网数据技术服务业务+产业金融”的业务集群,并引领汽车装备向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粘性服务。未来公司还要加上地方产业政策的解决方案,推动制造类企业运用智能技术全面提升生产效能,不断加强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理念:明珞实战科学管理的核心要义

在跨行业管理战略思考的过程中,明珞董事长姚维兵不讳言对海底捞标准化理念的欣赏:将所有岗位标准化,全面推动企业的量化、改进,快速复制,进而极大提高了效率,用标准化、自动化与数字化驱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而回归到精密复杂的生产装备制造行业,姚维兵又将基于标准化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演进方向解读为五大趋势:一是自动化,即替代人的生产,解决劳动力缺失、成本和稳定性问题;二是精益化,即提高设备利用率,将性能和利用率发挥到极致,实现最优的投入产出比;三是柔性化,即要满足多样化的生产,实现设备资产投资最大可能的通用化,尽可能的将生产设备的投资风险最小化,并能够实现设备的回收再利用;四是数字化,即通过数字化打通设计、制造、物流、供应链等,缩短交付周期,加快新产品迭代周期;五是智能化,通过生产线智能化数据的自动反馈,进行故障预警排查、产线迭代更新。只有实现了这“五化”,才能契合工业4.0和“新基建”时代对于智能制造转型的核心需求,推动面向未来的标准化生产。 

为了匹配这样的标准化演进,明珞内部已在推行一套名为MOE(MINO Operations Excellence)的生产管理方式,力求从组织管理角度匹配生产方式转变。根据姚维兵回忆,最初的构想来源于财务的“三张表”基础概念,将人员效率、运营效率和项目状况等全面实现追踪管控,将管人、管设备、管交付的组织效率面提升。其中,人作为最大的资产,在管理进程中也在不断靠拢标准化管理模式。通过对人力资源能力的不断解构和模型建构,明珞把原来一专多能的人才需求,逐步演变成“十个人每人会一种技能”,并辅以提供多层次、多梯队的人才培养计划,让企业组织管理也从此不断靠拢标准化、现代化、国际化的迭代模式。 

由此,面向智能装备行业共同走向标准化的广阔未来,明珞将自身对于标准化创新的洞察与思考,融会贯通于内部组织管理和外部行业生态,同时还携手国家工信部下属研究院及西门子共同建立智能装备制造业管理标准、评估标准、数字化成熟度标准,致力于牵引整个装备行业的效率和价值提升。 

明珞星光:点亮工业网的智能前路

原工信部副部长杨学山曾对工业互联网有过一个简单形象的评价:工业互联网,姓工,名互。 事实上,只有深刻理解工业、理解技术、理解互联网本质,并具备将之融汇贯通于企业组织管理模式当中,才能从传统工业中不断突围,引领以效能为导向的数字转型,提升业务效能和行业价值。而明珞则成为了这样走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赋能生产的鲜活案例。 

从制造基础研发、大型装备设备研发到技术应用定制研发,充足的研发积累能够有效推动更加成熟的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从设备智能化、设备上网、设备互联互通、远程设备控制、自动生产到智能适配,明珞真正做到了“自动化、标准化、柔性化、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全线生产监控追踪和策略洞察,并由此为制造行业客户带来新价值。这一切背后的本原驱动力,则是企业持之以恒自我鞭策的创新精神。 

在不断变化的市场动荡之中,创新既是工业制造类企业得以存活壮大的武器,也是智能制造得以扬帆远航的内核基因。从管理生产标准化再到引领拓宽整体行业格局,“不畏浮云遮望眼”,明珞的智能制造之路带着过往看过的无尽风物,继续信步前行,点亮“新基建”时代的数字星火。(作者:HBR-China  哈佛商业评论)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