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
数字化转型,助推“中国制造”

数字化转型,助推“中国制造”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8-23 07:4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数字化转型,助推“中国制造”

【概要描述】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8-23 07:47
  • 访问量:
详情

数字化转型,助推“中国制造”

 

中国要发展,唯一的办法就是工业强国。

 

数字化转型将是中国企业实现持续增长、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而提高质量效益、转变生产方式是中国制造业当下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智能制造正是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必由之路。

自2015年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白皮书以来,中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日趋加强。白皮书认为,创新发展是实施国家战略的具体要求,创新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驱动,未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入融合,制造业生产方式将趋向智能化、网络化,企业组织将走向扁平化、虚拟化,产品模式将转向定制化和服务化。

当前全球行业大趋势和技术发展趋势正在推动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当然,数字化很复杂,数字化理念会涉及产品设计、生产规划、生产工程到生产制造和运维中的各种应用场景。艾瑞2019《中国制造业企业智能化路径研究报告》指出:对制造业企业而言,构建智能制造系统的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和重塑生产方式上。基于生产现场数据与生产工艺、运营管理等数据的综合考量,企业能够实现更精准的供应链管理和财务管理,减少物料浪费,减轻仓储压力,降低运营成本;通过对“人、机、料、法、环、测”各环节数据的全面采集和深度分析,企业能够发现导致生产瓶颈与产品缺陷的深层次原因,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引入高度柔性的以数控机床、机器人为主的生产设备,企业可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新型生产方式,推动生产模式由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生产进化。

德勤《2018中国智能制造报告》也指出:数字化工厂被企业列为智能制造部署的首要任务。目前企业数字化工厂部署以打通生产到执行的数据流为主要任务,而产品数据流和供应链数据流提升空间还很大。产业迭代、挑战频发、需求多样化、竞争格局重塑都在迫切要求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

智能制造不仅能够帮助制造型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也赋予企业重新思考价值定位和重构商业模式的契机。当今制造业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这是我们要全面正视自己差距的时候,中国的企业管理远没有达到精细化,企业粗放式的经营模式还是主流。“疫情防控”、“全球产业链重构”,无疑给中国智造出了一道题。

自2015年起,世界工厂东莞就掀起了一波“机器换人”的浪潮,到今天“机器换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依靠自动化全面升级生产流程,改变用工结构,早已成为诸多企业的必然之选。这些发展成果几乎让我们感觉到工业4.0之路正在接近。

对此,世界经理人就“数字化转型”话题专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荣誉退休教授张逸民。

世界经理人:如何看待当下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急切需求?

张逸民:时下,中国制造业企业远远没有达到精细化管理的水准,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仍然是主流。未来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制造业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盈利下降、节能环保要求提高等诸多压力,依靠市场份额领先已无法保证利润增长,转型升级成为众多企业的必然选择。

疫情后企业将更加积极推动自动化和柔性化生产,以更好应对劳动力短缺问题。在应对疫情过程中,一些数字化转型起步早、程度高的企业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不少还实现了逆势增长。与此同时,不少传统企业受到了较大冲击,特别是众多中小微企业对疫情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尤为敏感,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一方面是数字经济展现出的强大抗冲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另一方面却是很多制造业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能力不足“不会转”、成本偏高“不能转”、阵痛期偏长“不敢转”等问题。据统计,我国有超过55%的企业尚未完成基础设备数字化改造,多数开展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也基本处于初期阶段,缺乏对“数字化”的深度理解。

而从国内企业的发展模式来看,企业扩张主要是靠投资,扩大生产,再投资,再扩大生产推动的模式。早期大量的劳动力输入推动企业增速很快,但原始的资本积累也会形成粗放式的增长,缺乏技术壁垒,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总的来说,企业规模大,但利润率低。另据统计,国内中低端制造业利润率普遍只有2%~3%。而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利润率进一步下滑。

再就是中小企业对供应链的掌控能力普遍比较弱。我们认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中,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小节点。中游企业对上游企业采购原材料缺乏数字化管理,从而带来库存管理问题,对下游企业则是交货压力。整体来看,供应链布局粗糙导致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内因外因都在倒逼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速。

世界经理人:什么是数字化?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

张逸民:积极创新是新常态下企业发展之本。传统制造业利润微薄,利用数字化技术来降本增效开拓市场正成为更多企业的自发选择。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互联网应用更多表现在消费互联网上。随着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逐步推进,信息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跨界融合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智能生产、远程运维、柔性制造,是当前工业互联网的主要落地方式。继机械革命、电气革命和信息革命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无疑,工业互联网将会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中国工业化历程短,工业底子薄,自动化、信息化的路还没有走完,又赶上智能化、数字化浪潮,可谓“任重而道远”。

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制造强国,德国的制造业发展正处于快车道。通过工业4.0战略的实施,德国希望成为新一代工业生产技术的供应国和主导市场,提升全球竞争力。德国工业4.0的方向就是进入智能化生产,这同样是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重点方向。

世界经理人:中国制造2025的战略意义具体是什么?

张逸民:横向来看,中国要借鉴一下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美国和英国的制造业已经发展到后工业化时代,经历了70年的去工业化,已经使得美国出现比较严重的制造业空心化,从而专注高端制造和金融科技,比如说飞机制造、航空航天。

德国非常重视制造业升级。德国制造业给社会提供了20%以上的就业机会,而美国只有10%左右。

从微笑曲线中可以发现处于不同产业链上的企业利润有着较大的区分。中低端制造仅有2~3%的微薄利润,高端制造的利润是10%~20%。上游的研发设计和下游的品牌营销,利润率能达到惊人的20~50%。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正推动中国制造走向高端,向上游的研发和设计要利润。

世界经理人:企业数字化转型要怎么做?

张逸民:目前来看,缺少拥有数字化技能的人力资源是制造业的最大难题。数字化转型企业要投入大量的资源,但投入资金从哪里来?中国制造业,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利润非常低,为什么企业的利润率那么低?解决这个问题要向德国制造学习。

众所周知,德国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与全球领先的制造业,如机床、汽车等行业,占据绝对的领先优势。但是在德国企业之间最常听到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合作则共赢,中国制造业要数字化转型,要试着学习用合作思维突破行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再看德国的市场经济模式,企业主要以合作为主。德国的生产组织模式则是“分工”,在产业内部,每一个产业都可以分出为数众多的细分领域,因而德国企业精耕细分领域,做“专”做“深”,但不求“大”。

不追求多元化,追求专业化,把产品质量做到极致,被世界赞誉的德国制造业“隐形冠军”就是这么来的。

中国制造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就要学习“不求全但求精”。现在很多企业战略上都强调要“做大做强”,一味的盲目扩张重组,效益并不理想。做“专”做“深”不求“大”其实同样适合中国企业。

中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具体要怎么做呢?

一是培养更多自动化、数字化、信息化的专业人才。一提起德国工人,大家马上会想到敬业、严谨、技术精湛、工匠精神。德国工匠素质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抓住了人才培养与使用的“两头”。独特的双元制在培养年轻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德国社会对技工的尊重在世界首屈一指,而且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由于制造业技工需求量大,每年有65%的初中毕业生放弃读高中继而读大学的道路,直接进入职业学校,学生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就被企业“订购”成为企业的准员工。

二是不能简单的认为自动化可以代替人,人才是数字化工厂的主人。制造业的未来是满足人们对美好工作环境的向往,满足市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数字化需要更多高端专业的人才,社会应该把专业人才培养作为企业成长战略的一部分。

世界经理人: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之路要注意哪些“坑”?

张逸民:当下中国企业的转型。一是要从粗放型转向创新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二是全球产业链重构,需要企业把全球循环改成内循环。三是越早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未来面临的风险就会越少。

世界经理人:数字化转型后,如何从管理上应对新的问题?

张逸民:一分为二来看。一个是企业该如何应对“对外关系”,一个是企业该如何处理“对内关系”。

从长远的战略来看企业应该着重看待“对外关系”的管理:重合作而不是重竞争。行业之间合作改进行业标准提高产品品质。

“对内关系”的管理。现在有一种错误的观点,认为“员工成本太高导致企业投入太大”。其实,企业对内要鼓励员工,努力提高人才的素质并且增加员工的收入。千万不要试图把人才当作成本,在数字化的浪潮下,企业亟待转型,而数字化人才是实现转型的关键要素。

欧美日已经基本走完了工业3.0的历程,中国还处在工业水平发展极不平衡的多进程并行发展的复杂阶段,离工业4.0的路尚远。顶层设计,底层升级,数字化转型之路任重而道远,这需要中国企业在“补课学习”中奋进,在管理实践中不断革新。当然,企业转型升级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应该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一项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来源: 《世界经理人》杂志)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