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
比起贸易战,这件事更可能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

比起贸易战,这件事更可能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3-30 14:57
  • 访问量:

【概要描述】比起贸易战,这件事更可能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 窗体顶端最近几天,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最热门的话题,很多人都在讨论贸易战是否可能对中国的制造业造成重创,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亦有之,相关的讨论和分析都很多,我并不觉得在这方面可以比别人分析得更好。我一向的观点是,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切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中国的制造业如果要出什么问题,主要原因肯定也在于内部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比起不知道会如何

比起贸易战,这件事更可能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

【概要描述】比起贸易战,这件事更可能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 窗体顶端最近几天,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最热门的话题,很多人都在讨论贸易战是否可能对中国的制造业造成重创,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亦有之,相关的讨论和分析都很多,我并不觉得在这方面可以比别人分析得更好。我一向的观点是,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切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中国的制造业如果要出什么问题,主要原因肯定也在于内部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比起不知道会如何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3-30 14:57
  • 访问量:
详情

比起贸易战,这件事更可能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

 

窗体顶端

最近几天,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是最热门的话题,很多人都在讨论贸易战是否可能对中国的制造业造成重创,乐观者有之,悲观者亦有之,相关的讨论和分析都很多,我并不觉得在这方面可以比别人分析得更好。我一向的观点是,物必先腐而后虫生,一切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中国的制造业如果要出什么问题,主要原因肯定也在于内部而不是外部环境的变化。比起不知道会如何演化的贸易战,当下存在着一个更可能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的问题,那就是——用工问题!

工人薪资上涨并不是问题,找不到工人才是问题

近年来很多谈中国制造业的文章都谈到了中国的制造业工人薪资水平的问题,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薪酬已经超越了东南亚、南亚和墨西哥,部分制造业因为这个问题出现了外流,也成为了很多人看衰中国制造业的理由。但在我看来,工人薪资水平的上涨并不是一个问题,归根结底,发展制造业、发展经济的目标是为了让中国的普通人生活得更幸福,如果为了发展制造业而压低工人的薪资水平,就完全扭曲了发展经济的本意,就算真的可以实现快速增长也不足取。

并且,工人薪资水平的上涨真的只对制造业有坏处么?

学过管理学的朋友肯定都记得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亨利·福特决定提高工人的薪水,理由是你得让工人有能力消费工厂生产出来的产品,给工人增加的薪水最终都会变成工厂的收入重新回到产业循环中来。对于中国来说,情况是完全相同的,工人的薪资水平上涨固然增加了制造业企业的成本,但反过来也大大提高了全社会的消费能力,毕竟蓝领工人的收入很难支撑高比例的储蓄,大部分收入都必须立刻投入消费,中国总计有三亿的蓝领,将近一亿的制造业蓝领,人均年收入上涨两万就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需求。这是这些年来内需逐渐成为中国GDP增长的主要动力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的制造业在工人薪资水平不断上涨的情况下依然可以保持高位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工人的工资上涨并不可怕,合理的上涨速度反而有可能促进制造业的良性循环,但真正可怕的问题在于,中国的制造业工厂还能够找到足够数量的制造业工人么?

毋庸讳言,中国制造业的一切光环都是构筑在一支数量庞大、教育水平高并且十分勤劳的产业工人队伍之上的,没有庞大的产业工人基础,中国制造业的一切发展都无从谈起,能不能继续生存下去都会成为问题。而恰恰在这一点上,国内的情况却越来越糟糕了,十几年前用工荒这个词汇第一次出现时还是个新闻,到今天用工荒已经成为所有人都完全适应的事实了。用工荒出现的频率、范围都在不断扩大,制造业企业用于招聘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这一点后文会详述)。如果用工荒现象持续恶化,用不了几年,很可能就会出现制造业企业因为招不到足够多的工人而不得不缩小规模甚至倒闭的现象,而这,才是真正有可能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的问题!

用工荒的症结并不在于总量不足,而在于工人的流动性太高

用工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人口红利消失、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么?从宏观上说也许没有错,总量的减少确实加剧了用工荒的程度,请注意,是加剧,而不是引发!事实上,即便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即便年轻人更倾向于从事服务业而不是进工厂,但中国的制造业工人从总量上来说依然是足够的。

总体来看,目前国内的制造业蓝领工人的总量应该在1亿人左右(国家统计局2013年的数据是8750万,但业内普遍认为这个数据低估了),相比于2.8亿左右的蓝领总数以及将近十亿的劳动力总量来说,比例并不很大,可以说,目前甚至未来十到二十年里,中国的人口结构依然可以支撑一支足够庞大的产业工人队伍(二十年后中国的劳动力总量依然可以维持在8亿以上)。从微观层面来看也同样是如此,尽管用工荒的新闻不断出现,但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最后还是招到了足够数量的工人,只要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在指定时间内找到足够数量的工人也不是问题。因为招不到工人而倒闭的制造业企业,至少在目前还是非常罕见的。

所以,并不是因为总量不足导致了用工荒的发生,事实上,导致用工荒频繁出现的真正原因是中国的制造业工人的流动性太高了。上一代的中国产业工人的稳定性相对较好,在一个工厂一干一年甚至几年都是很常见的现象,但对于目前这批以90后为主体的新一代产业工人而言,稳定就业早就已经成为过去式。目前,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最主要的制造业集中区域,大部分制造业工人一年平均跳槽的次数在2-3次之间,工人在一个工厂工作的平均时长只有3-4个月。

工人频繁的跳槽导致工厂始终处于工人大量流失随时需要补充的状态,一旦出现行业旺季就会立刻出现严重的用工荒。如果工人没有这么高的流动性,那么大部分制造业企业的招聘压力都会小得多,每年旺季的用工短缺也会轻的多,用工荒问题,本可以通过产业工人更稳定的就业得以缓解甚至解决。

隐藏在工人的高流动性背后的,是一个庞大的地下黑产业

产业工人的高流动性,可能可以分析出很多原因:年轻人的浮躁、工厂工作的枯燥乏味、服务业的竞争等等,这些原因在某个角度都可以构成强有力的解释,但是,目前产业工人的高流动性并不是天然形成的,甚至某种程度上几乎可以说是人为导致的,其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地下黑产业——劳务中介(或者叫职介)。

劳务中介的产生原本是为了解决工厂招工和工人找工作的双向难题,大型的制造业企业直到今天依然是通过劳务派遣公司——黄牛——劳务中介的链条来解决工人招聘问题的(参见拙文:《风口外的风——万亿级的制造业蓝领招聘》),大部分制造业工人也都是通过劳务中介来获得就业机会的,在行业发展的早期,可以说劳务中介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

但是,这个行业从诞生之初就充斥着各种混乱现象:大部分劳务中介都没有牌照,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没有,毫无信誉是这个行业的常态,暴力事件、恐吓、欺骗求职者、许诺各种条件但不兑现都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早期工人求职难,因此最经常发生的是劳务中介向产业工人收费之后没找到工作却拒不退还求职费用,由此引发的恶性犯罪案件几乎年年都有发生。而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逆转,产业工人招聘逐渐从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工人逐渐从需要花钱求职转变为收费入职(这种费用,业内称之为返现,返现不是工资,是一笔一次性的费用),劳务中介的主要盈利模式也从收取、骗取工人的求职费用转变为侵吞返现或者返现提成,于是,他们也开始从工人的压榨者逐渐转变成了促使工人频繁跳槽的主要推手。

这一点很容易理解,劳务中介主要依赖工厂方支付的返现盈利,而工人跳槽的次数越多,意味着劳务中介可以获得返现的机会也就越多。因此,劳务中介不再被动等待客户上门,开始主动以高额的返现引诱工人更多、更快的跳槽。目前在长三角地区,返现的平均价格3000-5000元左右,高峰期甚至会过万(2017年9月份出现过10000元的天价),即便扣除掉劳务中介的提成,工人也很可能可以拿到2500-4000元,这对于大部分工人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因此,在高额返现的引诱下,产业工人的离职频率几乎是成倍提高了。不夸张的说,近两年来,劳务中介通过许诺返现引诱工人跳槽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高流动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支付给工人的入职返现,对于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来说都已经开始成为一个越来越沉重的负担。仅长三角两个最主要的工业城市,2017年制造业企业支付的返现总额就超过了200亿元,整个长三角地区全年的返现总额可能接近一千亿元,而全国制造业每年支付的返现总额预计可能接近3000亿元。如此巨额的返现对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来说早就已经是不能承受之重,但却供养了劳务中介行业的畸形繁荣:整个长三角地区的劳务中介总数预计超过50000家,行业从业者的数量超过十万人。如此规模庞大的地下黑产业,在不知不觉中,日复一日地勒紧中国制造业脖子上的绞索!

高离职率和劳务中介正在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的根基

劳务中介的活跃,大大推高了中国产业工人的离职率,这一点无时无刻不在侵害甚至是在彻底摧毁中国制造业的根基,其影响主要在于两方面:

第一,如前所述,越来越沉重的入职返现已经很让很多制造业企业都不堪重负,一年支付数亿返现费用的制造业企业所在多有,富士康2017年的入职返现费用甚至可能超过15亿元(依据其返现市场价和招聘数量计算所得,非内部数据)。并且,返现的价格水平上升速度极快,过去三年里上涨了差不多整整一倍(2014年我刚接触这个领域时,返现均价不过1000左右,极值也不超过5000),并且需要支付返现的时段也从以往的高峰期扩展到了几乎全年,长此以往,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将无法承受。

第二,工人的高离职率使得提高产业工人的技术水平完全成为空谈,平均在职时间不过三四个月,各种提高技能的培训都没有机会也没有必要开展。这使得大部分产业工人从业多年之后依然只能从事最基础的工作,个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无法得到根本性的改善,而企业急需的各类高等级技工却始终得不到足额的供应,各种高附加值的产业往往受困于缺乏足够的技术工人而难以发展,如果不改变这一点,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几乎就是奢望。

这个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关注、不得不解决的时刻,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制造业的前途和命运都系于这个问题的演变结果。我一直立志做一个理智的作者,杜绝一切煽情的文字,但在此,我真的恳请每一位读到这篇文章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重视、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也恳请每一位观心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的读者将这篇文章发给可能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每一个人,谢谢你们! (来源:劝业讲席所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