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经营管理

资讯分类
/
/
/
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职场定有出头之日

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职场定有出头之日

  • 分类:管理经验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06 07:02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职场定有出头之日

【概要描述】

  • 分类:管理经验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7-06 07:02
  • 访问量:
详情

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职场定有出头之日

 

演绎法与归纳法

一、两种认知方法

上个世纪90年代,辉瑞公司的一款治疗高血压的新药研发进入死胡同,公司打算中止该项目。制药工程师David Brown在整理临床资料时,发现参与试验者没有把剩余的药还回来。工程师有点好奇,于是继续研究访谈纪录。他很快意识到,原因很可能是这款原本治疗高血压的药可能有一种让男性更“性福”的意想不到的功能。

辉瑞公司高层知道后,突发奇想,改变了这款药的研发方向。几年后,大名鼎鼎的蓝色小药丸——“伟哥”诞生。

人类想要认识世界的规律,有两种基本方法,像“伟哥的发现”这样从现象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的认知方法,称为归纳法,其推理逻辑是:男人A更“性福”,B更“性福”,C更“性福”,所以,该药可以让男人更“性福”。

当然,我们知道,这个推理是不严谨的,说不定D就无效了,所以之后还要经过几年的真正的研发。

归纳法不严谨,还有一种更严谨的“从一般规律到一般规律”的认知方法,叫演绎法

典型的演绎法是“三段论”:

苏格拉底是男人,

伟哥可以让男人更“性福”,

所以,伟哥可以让苏格拉底更“性福”。

不过,严谨虽然严谨,但好像都是“车轱辘话”。演绎法的结论必然包括在前提中,所以只能“发现”,不能“发明”。

比如数学和物理用的都是演绎法,里面所有科学规律和定理,都只能说“发现”,不能说成“发明”。

想要搞“发明创新”,无中生有,还得靠“归纳法”。

归纳法其实是人类最基本最常见的认知方法,在没有任何逻辑概念时的幼儿期,我们唯一的认知世界的方法就是归纳法。

就连人工智能学习的方法也是归纳法,《硅谷》中有一个“Not Hotdog”的APP,程序员用了十几万张图片,“教会”机器识别热狗,结果机器意外成了“AI鉴黄师”。

而演绎法却要经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才能正确地掌握。所以人类生活中用的大部分都是归纳法而非演绎法。

那么为什么还要用到演绎法呢?因为归纳法容易出“黑天鹅”。

二、归纳法的缺陷

我们在大部分地区看到的天鹅都是白色的,所以我们认为天鹅是白的——直到有一天,人们真的发现了“黑天鹅”。这就是“黑天鹅”的由来,指意料之外的事件。

如果只用归纳法,你就无法排除“黑天鹅”事件,这是归纳法最大的缺陷。

此外,你是不是经常听到类似的观点:“隔壁老黄抽了一辈子烟,活到90多,同事老王烟酒不沾,60多就得了肺癌,所以这个病就是命,烟该抽还得抽。”

思维能力越弱的人,越喜欢用归纳法,可人的认知能力越弱,越容易出现归纳错误,这就是归纳法的第二个缺陷。

前面说了,创新活动更需要归纳法,但归纳法却是一种效率低下的活动。我们都听说过爱迪生实验用了几千种灯丝材料的故事,可事实上,爱迪生的助手,另一位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却非常不屑于这种“民科”行为,说“爱迪生这种无视基础知识,毫无理论依据的大量重复实验,实际上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单纯的归纳法,靠的是穷举,创新基本靠撞大运,这是归纳法的第三个缺陷。

总结一下,纯粹的演绎法,结论永远正确,但收获却非常有限;纯粹的归纳法,可能有收获,但主要靠运气,而且常常得到错误的结论。那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儿来的呢?

答案就是——演绎法指导下的归纳法

三、演绎法指导下的归纳法

伟哥的发现中,前文强调了归纳法的作用。但实际上,即使是这个“偶然发现”,也需要工程师用他的医学知识进行“演绎推理”:

伟哥学术名西地那非,药物机制是扩张血管,当时用来降肺动脉高压,所以工程师才想到:是不是连“下面的”血管也一起扩张了? 

药物研发的创新性很强,寻找新药的过程基本用的是归纳法,但却是“演绎法正确理论指导下的归纳法”。

在前期药物发现中,寻找靶点需要归纳法,找到与疾病有关的蛋白质需要归纳法,寻找与该靶点相关的化合物和生物制剂也需要归纳法,但无论是寻找靶点还是寻找化合物,都不是盲目的,而是通过演绎推理总结出可能的特征,缩小范围。

在后期临床试验中,基本方法仍然是归纳法:药物的有效性、副作用、剂量等等关键指标,都是根据参与测试的患者临床数据中归纳出来的。

但整个临床试验的设计又都是“演绎法”,临床三个阶段有各自不同目标,过程中有各种不同对照组,多个方面分析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数据,毕竟人命关天,称之为“最谨慎的科学实验”也不为过。

那么如何进行“在演绎法指导下的归纳法”呢?下面以工作中常见的方法为例。

逻辑学的“三段论”只是一种理论上的思维模型,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演绎法通常是不那么严格的“三段论”——现象+原因→解决方案

现象:上月销售额下降10%

原因:竞品在做促销活动

解决方案:也做一个针锋相对的活动

如果换成三段论,它的标准逻辑形式应该是:

大前提:如果两个品牌同时做活动,销售额就都不会下降

小前提:竞品做活动了

结论:我们也做一个针锋相对的活动,销售额就不会下降

看起来跟三段论差不多,但关键在于如何才能提出一个正确的大前提。

如何找到这个大前提呢?只能靠归纳法,你首先要知道大部分导致销售额下降的原因,再分析与自己最相关的,再判断哪些是可解决的,再估算出其中成本收益比最高的。

这个简单的三段式,其实包括了一系列的“归纳——演绎——再归纳——再演绎”的过程。

工作经验可以积累,但很多人逻辑能力却并没有同步提升,问题出在哪儿呢?

四、从学校到职场,如何转变思维方式

原因一部分在学校教育上。

数学题“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和语文题“《三味书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看上去一文一理,实际上解答中使用的都是演绎法。

最典型的平面几何,几年学习的知识,无论多少烧脑的证明题,都是从平面几何五大公理中推出来的。

文科的论述题看起来不是严格的演绎,但我们都知道,就算文科也从来不会让学生自由发挥,1000个人眼里有1000个哈姆雷特,如果大家对鲁迅可以有各自的理解,那还怎么考试啊?

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文科考试也有标准答案,标准答案每一题都由几个得分点组成,每一个得分点都对应着一个固定的逻辑表达形式,答到一个点就得到相应的分。所以我们的学习都在把教材书的逻辑,推演到相关的考题中,这仍然是需要“演绎法”。

甚至连作文,现在都靠套题,同样用的是演绎法。

所以,成绩好的同学,大部分都是逻辑演绎能力强的,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一类学生的归纳法运用能力不足。事实上,擅长总结学习方法的同学,归纳能力同时也很强。

只是那些喜欢观察生活、归纳问题、总结现象,却不擅长演绎“得分点”的人,就很难拿到高分了。

但到了职场上,情况就不同了,你遇到的都是这样的问题:

经理:小赵啊,这次的促销活动,你定的“满100减20”,根据是什么?……什么,年年如此?……那你要什么营销资源配合?……没想过?……再回去想想清楚吧,做工作不能拍脑袋啊……

促销活动到底应该怎么定,这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式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它使用的正是“演绎法指导下的归纳法”。

首先是搞清楚,本次活动的核心目标是什么?是销售额?还是销售和利润都要保证?是老客户重购为重点?还是拉新是重点?这些目标的主次关系是什么?

这一步的方法是“归纳法”,信息来源于你平时工作中的理解,也可以临时向相关同事了解信息。

确定了促销活动的主目标后,就是相关活动指标的分解,这一步就是演绎法,你需要通过以往活动数据,建立一个大致的模型,测算想要达到怎样的效果,需要投入怎样的营销资源和活动力度?

这里重要的不是准确,谁也不能预知未来,重要的是手段与目标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严密。

再接下来是活动方案,同样是先通过归纳法,设计出具体的动作,再通过演绎法,建立手段与目标之间的量化关系。

总结下来就是:用归纳法找突破口,再用演绎法量化行动与目标的关系——职场上需要你同时拥有这两种思维能力。

五、如何同时建立这两种能力

演绎能力与员工思维的严谨程度有关,学校教育足以形成这个能力;归纳能力考验的是一个人的洞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

同时,演绎能力代表了员工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归纳能力还与员工的敬业程度有关,它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付出少了,得不到好答案,付出得多,也不一定得到好答案,所以完全依赖员工的主观愿望。

想要提高演绎能力,就是要多多进行有逻辑的“输出”想要提高归纳能力,就要养成时时做总结的习惯,能从有限的经历、甚至片断的信息中,归纳总结出背后的规律。如果勤于做事,懒于思考,你的归纳能力就永远得不到提高。

爱因斯坦的一位学生曾经问他,如果广义相对论没有被实验证实怎么办?爱因斯坦说:"那么我只好向亲爱的上帝道歉了——那个理论还是正确的。”

在科学家心中,演绎法永远高过归纳法一头,学校教育关注能出高分的演绎能力,高校人才选拔同样偏爱代表学术能力的演绎能力。

但到了职场,结果就是一切,同时具备归纳和演绎这两种不同的能力,才能打开向上的晋升通路。(作者:人神共奋 来源:世界经理人)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