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
为什么华为员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产品却越做越好?

为什么华为员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产品却越做越好?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8-20 07:4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为什么华为员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产品却越做越好?

【概要描述】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8-20 07:43
  • 访问量:
详情

为什么华为员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产品却越做越好?

 

华为的产品成功如何成为一种必然?

 

华为,也曾经是一家技术导向型的公司。早期10年星光灿烂的技术英雄们,给华为贡献了初期“活下去”的极其重要的产品。但由于没有严格的产品工程概念,也没有科学的流程和制度,一个项目能否成功,主要靠项目经理和运气。当时的技术创新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仅依靠一帮“天才人物”的智慧火花,难免缺乏方向感。但如今在华为,产品的成功已成为一种必然,成功率已经提升到60-70%。那么,华为究竟是如何从偶然性成功走向必然性成功的?

1

面对高消耗的需求,华为是怎么做的?

华为曾经做过无线工具,就是铁塔或高楼顶上的无线锅盖。这个设备要在广州这样的城市建成网,起码需要上万台,而且维护成本很高。华为生产出来之后,客户测试效果很稳定,比别家的都好用。但过了一个月就发现,除了硬件,还有软件协议标准的问题。

华为最初设计升级的时候,方法是通过USB接口,所以一旦要升级,就要1万人爬到铁塔上,拿出U盘同时接上。一年升级几次,这个事情就没法进行了。后来华为又研发了半个月,把远程升级功能安装上去,后面再升级,只要发一个指令就行了,基本不用什么成本。后来华为把这作为内部需求的一项标准:凡是关于非室内设备的研发,软件都要能实现远程升级。不管客户提不提,华为都要做到。在偏远的地方,要把电送过去的成本可能比基站还贵,于是,华为特别生产了配套产品,将光伏太阳能板产生的可变直流电压转换为市电频率交流电,配合基站提供远程电源。这个过程中,能量转化率是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电能都损耗了,转化就无意义。华为的技术人员经过研发,用芯片的方式,将转化率从原来的70-80%提高到90%以上。后来,华为开设了光伏逆变器的产品线,只用了两三年就成为行业No.1。通过建立系统的研发管理体系,我们能够以规则的确定来应对结果的不确定。当结果出现问题时,我们及时止损;当每个阶段反馈很好时,我们一直往前。

2

识别中长期需求,让华为赢得市场先机

华为在研发体制上的重大创新之一,是与全球诸多大客户包括沃达丰等运营商建立了28个联合创新中心,这不但是创举,而且华为的竞争对手们曾经仿效,却由于成本等因素,而鲜有模仿成功。

但正是这种创新体制,使得华为在面向未来和面向客户中长远需求的研发领域,赢得了无数先机和众多突破。那么,华为是如何识别客户的中长期需求的?作为公司或产品线,华为会收到来自客户、市场、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都要纳入组织的入口里,分析它们属于紧急需求还是中长期需求。紧急需求,是需要立刻调整优化的,要通过变更来解决。项目需求,则需要通过立项来实现。中长期需求,往往是一年以上的需求,华为会放到产品目标里,作为后续产品开发的需求。一个企业的需求管理做得好不好,不只看有否对短期需求的处理能力,更在于能否通过收集整理,识别出中长期需求。这考验的是企业对市场的长远理解和控制。

收集和识别需求之后,华为会进行3-5年的产品规划,据此作出2-3年的技术规划,列出产品项目清单和技术项目清单,进而完成技术储备。

这样当技术成熟之后,正好赶上产品开发。这就是华为这样的优秀企业把产品和技术分离的核心逻辑关系。很多企业都看不到未来3-5年,因为缺乏对中长期需求的理解。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了解市场,了解需求,找到市场痛点,进而找到我们的价值点,作出3-5年的规划。

3

四条端到端主线,让华为的产品走向必然成功

早年在华为,写文档对很多人来说也是蛮痛苦的一件事。大家以前可能都是各做各的,觉得只要把产品做出来就行了,为什么一定要写文档?

当时,任正非一句话解决问题:“没有文档的工作,是无效的工作。”考核的时候,你说你做了这个工作,就要拿出文档,否则就不认。慢慢地,大家养成了写文档的习惯。为什么华为的员工换了一茬又一茬,产品却越做越好?就是因为后面的人都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工作。新员工进入华为的研发体系后,不是一上来就做新产品,而是先维护老产品,这也是最佳的学习途径之一,因为老产品里有各种经验教训、设计方案。任正非对曾经主管研发的徐直军说,你浪费了公司几百亿。

徐直军笑着回应,我承认浪费了,但又贡献了几个千亿呢。任正非由此说,我们过去浪费了1千亿,但也积累了很多的人才、经验,所以我们要打造一个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端到端流程,前端是客户,末端也是客户。这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华为技术导向型的公司价值观和研发战略。

华为的端到端流程包括四条主线。

每条线都要找到责任主体,哪块不好,就提升哪块的运作效率,这样就能把产品开发管理做得很顺畅。

·     业务线

围绕产品规划、立项报告、业务计划、业务决策来开战,由PDT(产品开发团队)经理负责,由高层决策。这个决策团队也是一个跨部门团队,包括不同部门的高层领导,对整个产品进行端到端的业务决策。业务决策解决的是商业问题:这个产品值不值得做?要不要退?要不要投资?

·     项目管理线

围绕项目范围、项目计划、项目监控、问题风险管理、跨部门协同等来开展。它可以由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带领的跨部门团队来负责。

·     需求和系统设计线

围绕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和实现全过程开展,主要由系统工程师团队负责。这条线解决了产品本身的设计问题,包括如何从客户需求转变成产品需求,如何从系统需求来构建架构等。

·     产品数据线

围绕产品开发全过程的智力资产(文档、图纸、软件、经验总结)的管理来开展,主要由产品数据管理团队负责,全体项目成员参与。

要让这些智力资产传递到生产,在公司内部实现共享,一个项目遇到的问题不在另一个项目里重复。华为在数据中心上的投资堪称巨大。任正非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地震这些自然灾害把我们的楼宇震塌了,只要我们的数据中心还在,给我一年的时间,一个崭新的华为就能重新站起来。”因为这些智力资产是最宝贵的,其他都是物理资产。有了这个流程体系之后,华为的员工都能感到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往前走,做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很有竞争力。在这个时代,企业单凭运气,很难走得长远。把握好客户需求和市场需求,才能正确地做事;不断积累和深入思考,拥有方法论支持,才能做正确的事。凭借产品开发的这套流程体系,我们既要正确地做事,也要做正确的事。有了IPD体系之后,华为就可以把偶然的成功变成必然的成功。一切执行的项目,要么成为第一,要么在成为第一的路上,否则就砍掉。

作者:高维学堂  来源:科学创业派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