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
中国制造业——困局与破局

中国制造业——困局与破局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6-01 07:29
  • 访问量:

【概要描述】中国制造业——困局与破局 2018年我国制造业又迎来10年一遇的寒潮,然而工业增加值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首次超过30万亿。相信许多人在华丽的数字面前,毅然认为我国是制造大国。假如抛开数字看本质,相信大家对制造业的现状,也就没那么乐观。中国制造业朝着高端化迈进,已成为一种趋势。从今年全国大大小小的工业展会情况看,许多外资展商表示:早在5年前,高端的产品在中国很难推广,而近几年客户不再看重价格,而

中国制造业——困局与破局

【概要描述】中国制造业——困局与破局 2018年我国制造业又迎来10年一遇的寒潮,然而工业增加值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首次超过30万亿。相信许多人在华丽的数字面前,毅然认为我国是制造大国。假如抛开数字看本质,相信大家对制造业的现状,也就没那么乐观。中国制造业朝着高端化迈进,已成为一种趋势。从今年全国大大小小的工业展会情况看,许多外资展商表示:早在5年前,高端的产品在中国很难推广,而近几年客户不再看重价格,而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9-06-01 07:29
  • 访问量:
详情

中国制造业——困局与破局

 

2018年我国制造业又迎来10年一遇的寒潮,然而工业增加值规模继续保持全球第一,并首次超过30万亿。相信许多人在华丽的数字面前,毅然认为我国是制造大国。假如抛开数字看本质,相信大家对制造业的现状,也就没那么乐观。

中国制造业朝着高端化迈进,已成为一种趋势。从今年全国大大小小的工业展会情况看,许多外资展商表示:早在5年前,高端的产品在中国很难推广,而近几年客户不再看重价格,而是产品本身的质量。这些参展的产品,涵盖运动控制、传感器、伺服控制器、编码器等。

在笔者看来,实现智能制造固然需要高端的设备,来帮助工厂转型升级。而改变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现状,实现真正意义上智能制造,要解决的不仅是核心零部件的问题,还有社会生态、人的思想意识等因素。

困局

困局一:核心部件之殇

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成了人们的共识,而各产业发展极度不平衡,也是制造业面临的困境。我国能够造出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也能修出全球里程最长的高铁。我们的互联网走在世界前列,人工智能技术比肩与欧美。但是,我们制造所需的核心零部件,极少数国内企业能够提供。

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调研结果显示,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70%以上智能终端处理器以及绝大多数存储芯片依赖进口。在装备制造领域,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等关键生产线上逾95%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美国东西方中心的一篇分析报告称,中国使用的所有机器人中,75%是从外国公司购买。

从目前现状看,中国制造更深层次的定义是“中国组装”。以无人机为例,多数无人机产品,其中外壳是中国造的、飞控程序是中国人写的代码,而飞控系统的芯片等部件,均由外资品牌提供。在安检机行业也是如此,核心部件用进口的材料,再用进口加工仪器组装成。

如此一来,我们与日本等国的制造对比,就有明显的不同。日本与德国的制造,拥有核心技术,产品的附加值高,利润高。再者,国内大多数企业缺乏创新动力,习惯性走仿造的捷径,再通过压低产品价格占领市场。“中国组装”产品的盈利点,多数依靠利用低廉的劳动力。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的今天,制造企业的利润减少,研发的投入随之缩水,极容易造成恶性循环的现象。

困局二:浮躁的社会生态难以支撑高端制造

中国改革开放走过40年,取得的成就令无数发展中国家,甚至经济出现疲态的欧洲、日本等国赞叹。但是我们也清楚认识到,如今社会的结构、营商的环境、人的思想认识都发生巨大的变化。

制造设备是科技研发难啃的骨头之一,以柔性化制造的C2M模式为例,C端的数据获取容易,而解决M端的制造,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高端的生产设备都来自国外,受技术限制,M端的生产设备,难以按C端的需求,进行调整正生产。现实的说,从事高端制造设备,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较长的周期,难以受到资本的眷顾。

浮躁是多数行业存在的心态,极度浪漫主义思维从事社会生产,是国内多数人的想法。这里的极度浪漫主义思维,即是“少投入、赚快钱”。如近几年出现的共享经济,商家可以不考虑产品创造的价值,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包装来获得风投青睐。

打趣地说,“贫穷”是中国人传统特征。现实中的生活成本水涨船高,多数人倾向较少的投入,赚取足够的资金来满足生活所需。经济急速发展的今天,有许多领域能够让人赚取块钱。当多数人才转向容易赚钱的行业,玩起“一锤的买卖”,机械与工业自动化行业这种“苦差”显然对人才吸引力不足。

在德国有许多隐形冠军企业,产品涵盖了整个工业。有许多是家族型企业,几代人做一种产品,将其性能发挥到极致,如按钮、连接设备、金属网等。正式众多这种小而强的企业,为德国高端制造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中国与德国制造业本质的不同。国内如今的社会生态,难以让多数人静下心来,扎扎实实讲一件事情做精做透。

困局三:利如纸薄好高鹭远

“互联网+”概念的兴起,赋予了我国科技创新的活力。以共享单车为例,利用互联网、移动支付发展的成果,赋予传统的自行车行业新的机遇。我们不否认共享经济的模式是一种创新,但需要思考如何将创新的成果,真正意义上的兑现价值。

价格是国内制造业最大“优势”,缺乏创新是制造业走向低端的重要原因。许多制造企业缺乏创新、不敢创新、创不起新。体制改革不到位,地方政府不当干预,让中小型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多数制造商家因资金问题,在研发上投入小,甚至请不起尖端人才,导致用抄袭的方式,维持公司的运转,其产出的产品含金量低,固然谈不上价值。

从另一个维度看,商家以量取胜的思维,是中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缩影。许多商家缺乏技术创新活力,只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换取加工费盈利。当产品附加值不高,商家则会选择扩大产线的方式以量取胜。

智能制造是我国的目标,工业互联网在政策的引导,资本的刺激下,一度成为行业热点。多数工厂老板希望借助大数据,为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赋能。但这种“弯道超车”思维,也似乎不切实际。实现万物互联的智能制造,前提是解决工业自动化问题,而我国许多工厂,仍然处于3.0、2.0甚至1.0的状态。因此,这种好高鹭远、急功近利的思维,违背了工业发展规律。

真正的技术,不存在弯道超车。我们人工智能、人脸识别等领域能够走在世界前端,是因为其发展与欧美、日本等国站在同一起跑线。机械与工业自动化领域,我国要追上发达国家的水平仍需时日。笔者曾接触多家国内伺服、减速机厂商,这些经营者都有共同认识,即是正确评估自己与对手的距离。国外高端品牌与本土厂商有着本质不同,国外高端厂商先行几十年,人才、供应链、销售渠道、财务方面拥有成熟的管理模式。

破局

破局一:政策倾斜重点突破“掐脖子”产业

生产工具的优良,决定产出商品质量的好坏。制造业最基础的仍是生产设备,我们要走向高端的制造,这些高端制造所需的核心生产部件,均被国外“掐脖子”。为此,实现制造业高端化,必须突破这些被“掐脖子”的产业。

高端制造设备的研发,资金投入大、周期长。即使有几个极富情怀的企业在努力,也难以匹敌众多国外“豪门”。因此,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策倾斜,首先是基础条件的投入,包括资金投入重心的倾斜,税收的减免,以及土地的优惠;其次,教育与就业的引导。过去不断加大院校培养人才的力度,却对毕业生就业匹配缺乏引导,存在工科生“转行”现象;再次,加强人才的引进。国内每年涌入大量工科毕业生,但多数质量不高。这种现象在短时间难以解决。我们大量引进国外人才,解决制造业转型特殊时期所需,同时借助国外人才的力量,培养出本土尖端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倾斜是一把双刃剑,既能够推动薄弱产业的发展,也可以给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从过去政策扶持的产业来看,颇有“大干快上”的节奏,地方政府对政策的执行,存在为完成任务而完成情况。形成凌乱、缺乏体系的产业集群。不利于整个产业生态,也不符合市场规律。

破局二:要猛虎也要群狼

这里讲的猛虎是行业的龙头,群狼则是众多“小而尖”的技术型企业。我国大陆基于历史原因,百年企业寥寥无几。从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来看,机械和工业自动化的“老字号”企业也屈指可数。我国是世界唯一拥有全产业链的国家,从自主生产的服装鞋袜到航空航天,种类样样俱全。当下薄弱的机械和自动化领域,显然与国内齐全的制造业体系不相匹配。

从近十年的发展来看,不少行业从起步到巅峰,都培养出一两家龙头企业,业内其他企业的生存空间却渐渐萎缩。如安防产业的大华、海康、宇视,无人机产业的大疆等不同行业巨头,占据业内主要话语权,而其他“小喽啰”在市场尤为被动。归咎其原因,最关键核心技术的问题。

反观工业自动化行业,我们确实需要一些龙头企业,来引领技术趋势的走向。不过,要推动国内全产业链的制造业整体升级,光靠几只“猛虎”仍无济于事,我们需要更多的“狼”。德国这一点做得比我们强,拥有众多老字号企业,这批企业虽然规模小,但能在业内钻研打磨,做出世界一流品质的器件。同理,我们也需要“小而尖”的隐形冠军,在大批行业细分领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作者:G和弦 来源:中国传动网)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