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宏观观点
端起历史的望远镜,才能看清中小企业的发展脉络和前进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持续加大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力度,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就业韧性的重要支撑,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十年间,中国中小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版图的扩张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日益优化,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主体地位凸显、缓解就业压力贡献巨大、创新能力逐年增强,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吸纳就业、推动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中小企业发展十年成就
成就一:中小微企业数量十年增长2.7倍,经济主体地位凸显
十年来,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势头良好、经济主体地位凸显、缓解就业压力贡献巨大,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就业吸纳、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中小微企业数量十年增长2.7倍。截至2021年末,全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达4800万户,比2012年末增长2.7倍;中国每千人企业数量为34.28户,是2012年末的3.4倍。2021年,中国日均新设企业2.48万户,是2012年的3.6倍。中小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是数量最大、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是就业吸纳的主力军。在创新创业浪潮下,中小企业已然成为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市场和新模式以及吸纳就业的主力大军之一。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吸纳就业占全部企业就业人数达79.4%。2021年,中国私营个体就业总数达到4亿人,较2012年增加了2亿多人。中小企业与地区的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超过了0.8,中小企业活跃的地区,也恰恰是经济发展和择业的热点地区。中小企业对外贸增长贡献巨大。2021年,中国外贸进出口规模约42.4万亿元,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以中小微为主的民营企业保持中国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进出口总额19万亿元,增长26.7%,占中国外贸总值的48.6%,对外贸增长的贡献度达58.2%。
成就二: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升,展现出强大韧性
规上中小企业成为推动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截至2021年末,中国规模以上的工业中小企业户数达到40万户,营业收入超过了75万亿元,利润总额达到4.7万亿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了23.5%、38.7%、37.1%。规上中小工业企业数量、主营收入、利润总额等主要指标占工业企业比重均高于50%以上,成为工业企业的构成主体,是推动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力量。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效益不断提升。2021年,中国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9.9%、25.6%;近两年平均分别增长9.9%、16.8%,增速高于2019年的水平,中小企业韧性和活力充分体现。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平均营业收入利润率6.2%,比2012年末高0.9个百分点,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大量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源自中小企业,2021年中国“四新经济”新设企业383.8万户,占新设企业总量的42.5%。
成就三: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强链、补链、稳链”发挥重要作用
创新能力逐年增强。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数量看,2012-2021年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数量实现逐年稳步增长,2021年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数量为31.4万家,较2012年增长702.5%。从企业授权专利数量来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在逐年增强,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2012-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年均增长25.5%。根据世界产权组织(WIPO)2022版全球创新指数(GII)的信息显示,在世界五大科技集群中,中国独占2席,科技创新更加活跃。2021年中小企业授权专利中授权实用新型、授权发明和授权外观设计占比分别为72.6%、15.0%和12.4%。从企业开放创新要素来看,截至2020年底,中央企业建设互联网双创平台113个,建成实体孵化器134个,总运营面积超168余万平方米,入驻企业近3400家;建成各类科技产业园区84个,进驻企业近1万家,其中上市企业119家,带动新增就业超过22万人。
成就四:以创新为支撑,“专精特新”成为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专精特新成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致力于市场细分,创新能力强,掌握一定的核心技术,质量效益好,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在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补链和强链方面发挥着强有力的作用。从数量来看,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62家,在结构上中型企业占44%,小微型企业占56%;在类型上民营企业占84%,国有企业占9%,合资和外资企业占7%;在研发强度上,“小巨人”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达到10.3%,高于上市企业1.8个百分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企业11.7万家,形成良好的引领发展局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为产业创新的生力军。“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围绕十大重点领域以及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四基”领域,为夯实中国工业发展的根基,进一步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根植性作出重要贡献。一方面,超六成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从事产业基础领域,是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有力推动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另一方面,大量优质中小企业以其长期深耕专业领域、细作配套能力优势,与龙头企业共同构成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有效保障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成就五:融资渠道逐步拓宽,股债结合多方式解决融资难题。
北交所打通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路径。2021年9月,北京证券交易所成立,打通了创新型中小企业融资新途径。一方面,创新型中小企业IPO渠道完成新增,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大幅拓宽;另一方面,PE/VC的退出渠道进一步完善,从而提升私募股权投资参与创新型中小企业的积极性,增强市场流动性并形成良性互动。具体而言,从数量来看,2020年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数量仅为41家,到2021年上市企业数量翻番达到82家,其中71家为原新三板精选层平移企业,11家直接在北交所融资上市。从市值来看,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企业总市值达2272.8亿元,与2020年的848.1亿元相比增长了226.9%。在股票发行方面,2021年北交所共发行股票41次,发行股票总数为8.22亿股,融资金额达75.22亿元。在股票交易方面,2021年北交所成交金额为1609.80亿元,成交数量为95.86亿股,换手率为206.5%,整体市盈率为46.66倍。私募债融资金额企稳回落。根据中证登数据统计,2012-2021年中小企业私募债总市值在快速上升后企稳回落,2012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存款证券市值仅为40.17亿元;在经历快速攀升期后,2017年中小企业私募债存管市值达到峰值11848.78亿元,与2012年相比增长294.97倍。此后中小企业私募债总市值企稳回落,于2021年达7059.93亿元,与2012年相比仍实现173.42倍的增长。
二、中小企业发展十年经验
经验一:政策设计纾困解难,融资方式以政带民
一是政策顶层设计纾困解难,金融政策密集出台。国家从财税、金融等多方面不断加强对中小企业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围绕取消行政许可事项、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中介服务推进“多证合一”、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等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减轻企业负担,加大对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支持力度,清理规范涉企收费,减少政府性基金,降低物流用能成本和中小企业互联网专线接入资费,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
二是融资方式走向以政带民,体制改革拓宽融资渠道。随着《中国银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中国对政策性金融制度的顶层设计不断加强,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不断改善。一方面,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设立成功帮助了一批极具创新能力、市场前景好的初创期企业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国家积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并扩大民间资本参与机构重组的范围,不断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混合所有制改革,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渠道,民间金融的快速发展,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起到积极的作用。
经验二:双创助推产业生态,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一是产业集聚加速成果转化,双创模式助力企业发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催生中小企业发展新动能。一方面,国家与地方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鼓励创投机构与各类平台、园区进行合作,共同推动双创基地向智慧化、平台化、生态化方向发展,打造创投聚集区,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形成“基地+产业集群+创投”的新模式。另一方面,各地政府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结合创新改革试验区域、双创示范基地、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载体的中小企业资源,积极探索双创新模式,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二是龙头企业开放优势资源,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一方面,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发挥在研发、管理、市场、供应链、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双创载体等开放资源,使得产业链相关且具备创新能力的中小型企业共生共赢。另一方面,开展企业全孵化链条建设,积极为中小企业提供从种子期、成长期、规模化扩张期等不同成长阶段所需的差异化服务。充分发挥政府与龙头企业双重资源优势,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创业服务的集成能力,打造全链条一体化服务。
经验三:强化梯度培育打造“专精特新”,加强金融供给畅通融资渠道
一是梯度培育机制逐步构建,减税奖补政策精准扶小。科学系统的企业培育体系和有的放矢的财政支持政策成为中小企业纾困解难的重要抓手,《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国家强化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精细化一揽子政策,已初步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中小企业四级培育层次,不断完善“专精特新”企业评价及培育办法,持续关注中小企业成长。另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的纾困解难问题,国家以分级财政支持为重点,根据不同产业的属性特点制定精准化减税奖补政策,财税政策的导向和杠杆效用不断加强。
二是金融服务供给持续加强,融资发展链条基本打通。畅通中小企业融资发展路径,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一方面,《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2021年进一步推动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以信贷投放为抓手,确保稳定高效的增量金融供给”“以支持创新为出发点,全面优化金融供给结构” “做优机制体制和专业能力,实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多措并举盘活存量信贷资源,提高金融供给效率”。另一方面,国家重视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渠道畅通作用,强化北交所对中小企业的支撑,通过平移精选层、挖掘创新层、转板沪深交易所,中国“新三板—北交所—沪深主板”创新创业中小企业支持链条基本打通,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效用愈发凸显。
“大鹏一日展翅飞,扶摇直上九重霄”。辉煌的历程蕴藏着无限的生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寒意尚未褪去,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行走着困惑与彷徨的脚步。回望过去十年,中国中小企业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紧抓时代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展望未来,我们依然相信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如熊熊燃烧的火焰,势不可挡,为中国增强经济韧性提供重要保障,为中国发展科技创新提供活力源泉,为中国增加就业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实支撑。
作者:赛迪顾问投融资研究中心、赛迪产业大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赛迪顾问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