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宏观观点
制造业实力的显著增强,有效提升了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效益
前不久,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十年发展成绩单公布。从2012年到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从16.98万亿元增加到31.4万亿元,占全球比重从20%左右提高到近30%;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一个个亮眼的数据,一项项提气的成就,勾勒出十年间大国制造的非凡足迹,标志着我国迎来从“制造大国”“网络大国”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的历史性跨越。
制造业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制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为农业、服务业提供原料、设备、动力和技术保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可以说,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离不开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不仅如此,制造业的发展也显著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智能家电全面普及,到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从宽带网络村村通,到5G手机加速推广应用……制造业实力的显著增强,有效提升了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效益。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产业结构的破旧立新、优化升级。十年来,通过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持之以恒抓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焕发出全新生机。以钢铁业为例,为摆脱亏损,以巨大决心实施了世界钢铁发展史上最大规模的产能更新计划,1.4亿吨“地条钢”全部出清,落后产能应退尽退,优势产能得以充分释放。十年间,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步履坚定,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1年的15.1%,新兴产业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无论是补齐产业短板,应对外部冲击,还是锻造发展长板,形成竞争优势,都需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技术话语权。从“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万米海底,到C919大型客机即将取证交付,从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样车成功下线,到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投入使用……一大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引领中国制造不断攀上新高度。同时,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取得长足进展,数字化转型行动、智能制造工程、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向深入推进,有力促进制造业提质、降本、增效、绿色、安全发展。
完成“从大到强”的跨越,离不开市场主体的顽强拼搏、奋勇争先。制造业强,企业必须强。拥有一批世界领先的优质企业,是制造强国的鲜明标志,也是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入围世界500强企业的工业企业达到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规模实现翻番,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十年来,一个个“顶天立地”的领先企业脱颖而出,一大批优质的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它们既是我国制造实力显著提升的缩影,也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生力军。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国际竞争更趋激烈。全新的考卷已然铺展,更难的考题等待解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就一定能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
作者:韩鑫 来源:人民日报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