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经营管理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营好,不是不努力,一定是机制、流程或者考核等制度标准体系或执行体系出了问题,即以上构成的文化内涵出了状况。
很多企业一天忙到晚,99%处理的都是有前科的问题,只有1%是遇到的新问题。
由于存在处理问题的方法论问题,导致每天的新问题又复归入老问题,于是就开始无休无止的内卷了......企业每天处理的问题,要么是标准问题,要么是有标准不执行问题,没有其他原因。
● 1/4 问题没溯源
被称为“看板”生产方式之父的大野耐一有一句名言:重复问5个为什么。这个过程往往可以引导思考者找到真正问题的本质所在。
丰田精益专家林南八一次在现场发现消音器工序经常莫名其妙地停下来,于是问操作工:
林南八:为什么停下来?
操作工:经其仔细观察,发现冲压孔位置有问题?
林南八:为什么冲压孔位置有问题?
操作工:经其仔细观察,发现模具嵌入压力不一致?
林南八:为什么压力不一致?
操作工:经其仔细观察,发现模具有轻微变形?
林南八:模具为什么有轻微变形?
操作工:到了模具规定使用修理时间了?
林南八:怎么办?
操作工:立即修理,以后所有模具到期必须修理。
遇此问题,没有这样做的企业,都是在走过场。
很多企业,靠表决心做事,靠拍胸脯处理问题,靠严厉惩罚闭环。快速表面处理可以立即让人满意,说者针砭时弊,慷慨陈词,听者唯唯诺诺,就事论事,但因为它简单易行、见效快。
管理者以为这样可以,当时也许可以,毕竟大家在当时的大型事故现场,一个个被罚的胆战心惊。但,三个月后,大概率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快捷方式,也许可以一时缓解问题,可是相同的问题常常隔一段时间后又会卷土重来,而且来势更猛,更加顽固。
所以问题就像是打不死的妖怪,变着花样的七十二变出来,这种企业必定上下一片降魔捉妖声,从年头降到年尾,从十年前捉到现在。企业的呆滞库存问题就是典型事项。
培根说过最快的捷径通常是最坏的路。在问题处理上,不管大小,必须抽丝剥茧、溯源去根,很多时候是“快”不来的。
● 2/4 无标准依循
没有标准、流程的物理加持,随着日后组织架构变动、当事人的升迁离职,一切经验、教训烟消云散。
当初制定的问题对策也容易逐渐被忽略,因此最终还会再次遇到类似的问题,还会犯和以前一样的错误。
仅仅靠人的思想、记忆传承,于是所有犯过的错必定会卷土重来。
最近,本人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一种设备,在户外安装时,南方地区需要配置空调,北方地区则可能不需要。
有时候,设计人员经常忘记南方地区户外项目没有配置空调,造成设备高温高湿环境下运转失灵。
这个故障整改完之后,技术部门以以后加强审核、严格关注作为这次问题的闭环。
公司要求,在项目设计流转单中,加注三个栏目:一是项目性质(户外/户内),二是空调配置(是/否),三是户外项目若不配置空调须经总监批准(同意/不同意)。这样,就不会有一丝侥幸可漏。
要想一项事务长治久安,仅靠人的自我意识或注意力是不够的,用可见的流程、表单、制度固化下来,让每一位员工都可以顺利上手,这就是做事的标准。
丰田有一句话:不要怪罪人,要怪就怪机制。
● 3/4 有标准不执行
没有标准,管理是显性的乱,一眼看穿;有了标准不执行,管理则是隐性的乱,更具迷惑性。
就像健身一样,不管是办健身卡(标准)还是买回来一台跑步机(标准),大概率热热闹闹前三天,冷冷清清后三年。这种风格,不仅是健身的大忌,也是工作的大忌。
绝大多数企业不缺制度,不缺流程,不信,打开他们的制度汇编或手册。
但是,很多问题,一对照制度,99%与现行制度的某条相违背,可是为什么制度标准失守了呢?这就涉及到企业的执行力问题了,但归根到底还是文化价值观问题。
这个企业,一定存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有错不罚、有好不奖,或者以上事务坚持地不长久,久而久之便废弛了。
陷入人人自由理解、自由发挥的境地。好的变差,差的变更差,大家开始比"烂"起来!企业治理失去了公序良俗,还怎么玩?
郭士纳赴任面临重重危机的IBM伊始,对全体员工说的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现在IBM最不需要的东西就是战略。郭士纳认识到此时的IBM必须打破官僚主义、恢复贴近客户的能动性。
不仅是做事,对待一项变革也是如此。那些口口声声学习丰田TPS、5S、TPM的企业,很少坚持有超过三年的。而丰田对机制标准的执行非常"执着"。
譬如丰田执行了60多年的员工建议制度,至今已征集了4000多万条建议,目前趋势也没有一丝停止的意思。
这就是丰田桃花年年红,你家不知何处去。
● 4/4 标准没有改善
有的企业,准备一招鲜玩遍天下。制度、流程、标准多年没有改进、创新,一个流程,一个表单玩一辈子,准备一直用到退休。不知道同行们、这个社会是在日新月异地进化。
日常工作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或者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云云。
可是现实生活中,他又怎样呢?上午,从桥东走到桥西,下午从桥西走到桥东而已,吃盐多就是因为年龄大吃的顿数多而已,一套方法一动不动被用了十年。
你口中的桥或盐,并非你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是走来走去、吃来吃去就能成为桥专家、盐专家的。
这个时代,以后愈发比拼的不是量、不是多,而是质、而是精,这个社会最缺的资源就是时间,不可复制,流失不补。
十年的光景如果不和创新、变革意识结合起来,如行尸走肉般十年不变,那是对时间最大的暴殄天物。
十年如一日,一直被当作褒义词用,绝大多数场合没有大毛病,但是,在当今信息、技术一日千里的时代,如果你对待你工作的方式、方法、制度、标准还是十年如一日,没有丝毫变化,没有丝毫改变,那肯定就是贬义词了。
十年如一日工作被淘汰、被辞职的人,不要怪罪于这个社会的无情,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也是得与失守恒的。
人们常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前半世活的舒服,后半世必须偿还,因此可能被下岗,如36岁被下岗的高速公路收费员;前半世活得辛苦,不停地折腾、改变,后半世必定会有所回报,这次100位国家“改革先锋”,里面都是卧薪尝胆之人。
企业管理,是有逻辑的。要构建一个不受时间推移、人员调动影响的工作处理机制,通过建立标准并持续改进,并对上述过程开展人才评价、培养机制,从而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处理新问题、新事物中去。
作为企业高层,有义务将上述制度、流程上升为哲学模式,从有为转变成无为。这样的企业,才会在行业中长久立于不败之地,才会基业长青。
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营好,不是不努力,一定是机制、流程或者考核等制度标准体系或执行体系出了问题,即以上构成的文化内涵出了状况。
你还在费力地处理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吗?
作者:周洪涛
来源:“精益管理人”(ID:jyglr2018)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