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技术资讯

资讯分类
/
/
/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必然是演进的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必然是演进的

  • 分类:热点技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2-22 09:0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必然是演进的

【概要描述】

  • 分类:热点技术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2-02-22 09:05
  • 访问量:
详情

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必然是演进的

 

我经常担任各种大赛的评委,见到了许多很好的项目。但从算法角度看,基本上没有多少新东西。对于这种现象,我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样才符合技术发展的规律。有些评委关注于项目中的新算法。这其实是缺乏实际经验和见识:实际中有效的办法,往往都简单。大约 20年前,我就想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管中窥道: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和即将出版的《知行:工业基因的数字化演进》两本书里,都做了说明。

技术创新的本质是技术演进。所谓演进,就是技术往往只能一步一步、甚至半步半步往前走,而不是突然发生本质性的飞跃。蒸汽机、内燃机、计算机也都符合这样的逻辑。突然的 “质变”其实是外行的感觉。伟大的技术创新几乎从来不是出现在聚光灯下。即所谓“飓风起于青萍之末”。

技术为什么是逐步演进呢?因为技术的发展依赖于外部条件,而外部条件是逐步变化的。善于技术创新的人,其实只是顺应外部条件的变化。这就是古人说的:时势造英雄。

我在《管中窥道》中就提出了创新是“人择难题”的概念:创新为什么是难的?如果不是难的,前人老早就做出来了,也就不会需要今天来创新了。所以,创新项目都是“前人剩下来的”,故而称为“人择难题”。这个特点,导致了创新的很多特点。比如,常规的思维方法往往不行:如果行了的话,前人早就想到了。

破解 “人择难题”的办法,是顺应技术和社会发展。

一种常见的形式,就是利用前人没有的条件。前人做不出来,不是因为他想不到,而是因为没有条件做成。这样,就避开了“人择难题”。所以,人们还会发现另外一种现象:从技术角度看,成功的创新往往并不太难。

同时代的人有很多,为什么你做成了,而别人没有做成?

这里的关键本质上就是两个字:机会。要在有机会的地方抓住机会。存在机会要看实力,有钱的企业、高科技企业的机会多,落后的企业、传统行业的机会少。但抓住机会要靠自己的“慧眼”,也就是创新思维。一旦抓住机会,技术实往往不难。抓住机会的关键、创新智慧的体现,往往是重新定义需求。方法其实是相对次要的。这个道理,我在书中会讲到。

从事创新的技术人员经常发现:别人的项目都好像很简单,我的项目都很难。这其实是真的:凡是成功的项目,往往是因为抓住了好项目的机会;你的项目难,往往是项目没有选好。创新也有难点,主要是要取得安全、稳定、可靠的质量。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是复杂问题简单化、尽量用成熟的技术。所以,用专利看创新项目水平,基本上是学院派专家的扯淡。

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一个重要做法,是 “从理想目标退半步”。“从理想目标退半步”其实就是“从当前技术进半步”。这样,问题就可以变得简单、就容易成功。这就是所谓的“领先半步是先驱”。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半步半步走也会“积跬步以至千里”。许多高科技企业,就是这么出来的啊!所以,现实的实践,就是符合演进的逻辑。

我发现: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时候,大体上有三波机会。

第一波机会,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直接带来的。

智能化的机会往往是在可以接受的时间内做出决策。过去没有办法接到实时信息,现在能够接到了;过去没有办法实时计算的,现在有办法实时计算了。人们用的算法中,有些是机理模型。工业中用的机理模型,很可能是几十年到几百年前的。很少有新鲜的。但是,这些模型与计算机结合起来,却是要等到计算能力足够强、信息足够多的时候才行。如果数字化技术不发达,需要实时计算的结果要几天才能出来。这样就没有实用价值。信息收集足够快、计算速度足够快的时候这样的机会就多了。

第二波机会,可能是平台带来的。

在现在的工业 APP、数据分析和建模项目中,用到的方法和我多年前在宝钢的做法差不多。我过去用的方法,甚至比现在许多获奖项目难得多。而这些方法根本不需要太多的计算机资源,几十年前就能做。但为什么现在热起来了?

这与企业平台建设有很大关系。平台就像飞机场, APP、模型就像飞机:人们一般不会为某次飞机的起落特别地建立一个飞机场;这样做经济上太不划算。但是,飞机场建成以后,就经常会有飞机起落,而且越多越好。因为成本被摊平了。有了平台,人们开发APP、进行根因分析、数据建模就方便了。平台建设,就是企业为自己的数字化转型奠定条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平台是支持持续改进的,它的价值体现在不断优化和改进过程,APP和模型开发越多、数据分析工作越多,平台的价值就越大。如果不是这样的平台,就很可能会沦为摆设。

第三波的机会,来自于社会发展。

所谓的社会发展,就是人们对质量和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对劳动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收入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提高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水平,工业企业才能生存下去。

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工业企业、尤其是传统的大型工业企业,不要整天想着进入创新的 “蓝海”。工业企业要做的,是不断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管理水平提升,走持续改进的路子。其实就是在“红海”中竞争。“蓝海”往往是中小型创新企业追求的东西。当然,“蓝海”的容量可以越来越大,最终容下一个大企业。但是,这个时候的“蓝海”也就变成“红海”了。

传统工业企业采用数字化技术,是在 “红海”中搏杀的武器。如果武器落后了,竞争自然就落后。就像冷兵器打不过热兵器一样。

企业要顺应社会的发展。但是,不同企业顺应的方式是不一样的。相比之下,传统企业的做法应该是迅速反馈、迅速跟随,追求的是快速响应能力。但高科技企业却需要前瞻性。多年前我注意到一种现象:过去的民营企业家往往不是特别有智慧的人。他们发财的原因往往在于魄力和执行力。当年的知识分子发不了财,主要是太犹豫、脸皮薄胆子小。而现在成功的企业家,却往往是有学问、有智慧的人,因为现在创业的老板需要有前瞻性。这就叫适者生存。

企业家素质的变化,其实是社会进步的结果。这种变化反映出的问题是:适合创业的领域发生了变化。过去靠炸油条就可以发财,现在没有这种机会了。现在的企业家要成功,必须有智慧。这其实都是逼出来的。

作者:郭朝晖  来源:蝈蝈创新随笔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