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两化融合走深向实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两化融合走深向实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19 13:1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两化融合走深向实

【概要描述】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12-19 13:16
  • 访问量:
详情

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两化融合走深向实

 

两化融合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现阶段的集中体现,是加快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面对新时期技术变革提速、国际分工重塑、中美经贸摩擦加剧等挑战,我们要坚持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打造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双创”新生态,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为两化融合重要特征

(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活跃的融合爆发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本轮科技革命中创新最活跃、交叉最密集、渗透性最强的领域,正在引发系统性、革命性、群体性变革,已成为世界各国抢占未来产业发展主导权的战略焦点。在此过程中,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两化深度融合提供海量应用场景,不断加快技术的融合创新、深度应用和迭代优化,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支撑工业经济向数字经济加速迈进。

(二)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

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连接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枢纽,有利于提高工业数据采集广度和精度,实现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动态供给和高效配置。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载体,通过对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再造,支撑企业开展工业设备上云改造和业务系统云端迁移等业务,以数据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深刻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驱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产业生态建设新引擎

构建多方协同、互利共赢的产业创新生态是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的重要路径,是我国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之源。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有利于通过市场化手段,充分发挥平台企业、行业企业、信息技术服务商等社会各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打破资源对接传统壁垒,持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发展潜力和转型动力,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加速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工作进展和成效

(一)夯实产业基础,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部分突破

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升级,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目前我国已累计建成5G基站超115万个,占全球70%以上,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数据汇聚能力持续增强,数据作为生产新要素、发展新动能的价值成效加速释放。通用芯片、智能传感、工业云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形成一批以高铁列车控制系统、高档数控系统为代表的关键应用软件与行业解决方案,全国工控安全检查持续开展,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夯实。

(二)构建新型载体,多层次“平台+”体系初步形成

深入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系统化、多层次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遴选了15个跨行业、跨领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具有一定行业和区域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00家,连接设备超过7600万台(套)。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供给能力持续提升,应用领域覆盖近40个国民经济重点行业,赋能行业提质增效的作用显著增强。山东、广东、长三角、成渝等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启动建设了19个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创新体验中心,广泛汇聚各类产业创新资源,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初步呈现。

(三)强化标准引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入快车道

累计完成12项国家标准立项,7项国家标准发布实施,推动2项国际标准发布,引导全国3.9万余家企业开展贯标,21万余家企业开展自评估自对标,两化深度融合标准大规模应用普及并向国际推广,引发制造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和就业方式加速变革。截至目前,我国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和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为74.7%和54.2%,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持续加速。

(四)加快生态建设,制造业“双创”活力持续激发

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双创”平台普及率超过85%,制造业“双创”平台的服务支撑水平显著提升,成为技术联合攻关和人才培养的高地、资源协同与供需对接的核心载体,涌现出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一批新模式,催生并壮大了零工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实现了更广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更深程度的生产方式变革和更高水平的价值创造,有效促进产业发展方式变革、产业结构优化和增长动力转换。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保持战略定力,完善融合发展新政策体系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持续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一是健全融合发展政策体系,加速推进“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的宣贯落实。二是加快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文件,务实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为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指引。三是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评估、工业设备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新模式等关键标准,持续强化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体系研究。

(二)深化平台应用,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加快平台体系建设和推广应用,进一步发挥平台的连接枢纽作用,持续挖掘工业数据潜在价值,驱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一是完善“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多层次平台体系,引导重点平台开放工业APP和微服务资源池,强化数据互通和价值共享。二是面向原材料、消费品、安全生产等重点行业领域,推广一批“平台+”特色解决方案,不断提升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能力。三是推广基于平台的新模式新业态,深挖用户潜在需求,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三)强化应用导向,打造制造业“双创”升级版

汇聚创新资源、打造创新载体,加快形成“以建促用、以用促建”的良性循环。一是建设完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等公共服务平台,持续提升行业创新公共服务水平。二是加强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体验中心建设运营,加快打造一批行业特色鲜明、品牌影响力强、带动作用显著的工业互联网示范区。三是鼓励大型企业共享开发工具、开发资源,支持海量第三方开发者基于云端进行工业APP开发设计,培育工业互联网平台开源社区,壮大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双创”生态。

(四)加快生态构建,营造数字化转型良好氛围

充分认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性、系统性属性,汇聚政企产学研各方力量,打造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融通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一是深化产融结合,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和支持地方建设区域工业互联网产业基金,加大对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支持力度。二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新工科”建设,综合运用培训基地建设、工程实训等多种手段,构建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数字化转型人才供给能力。三是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深度行”活动,高水平举办工业互联网大赛和有关展会活动,营造产学研用多方联动的良好氛围。

作者: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张立

来源:中国电子报、大数据产业生态联盟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