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年轻人都去服务业了,把工厂交给谁?

年轻人都去服务业了,把工厂交给谁?

  • 分类:宏观视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20 10:55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年轻人都去服务业了,把工厂交给谁?

【概要描述】

  • 分类:宏观视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5-20 10:55
  • 访问量:
详情

年轻人都去服务业了,把工厂交给谁?

 

很早以来,一直想写篇文章谈谈智能制造这个话题。可惜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一头热”,即圈内很热闹,圈外的人却相对冷淡。这一类文章在公众号上的阅读量也不大。为什么会这样?

是智能制造离我们太遥远了吗?远水不解近渴,尤其是对传统的中小企业来说,经营压力大,只能顾及眼前,只求活下来,不敢奢望活得更好。是智能制造太高大上了吗?跟许多高大上的概念一样,可望而不可及,华而不实,好看不好用。所谓转型升级,不转型是等死,转型是找死,与其瞎折腾去找死,还不如躺下来等死更能省些力气。

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我们最近来到了北方制造业最为发达的胶东半岛地区,深入走访了众多企业,一个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关于智能制造,大家都在跃跃欲试,却又顾虑重重。一是不敢做,二是不会做——唯独没有“不想做”。

1

之所以“跃跃欲试”,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招工难。招工难也不是最近这一两年才出现的,只是一年比一年难。于是大家就想,能不能以机器换人,减少用工。

事实上,招工难的原因是工资低。工资低的原因是制造业的利润太薄(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平均利润仅为2.59%[1]),企业没钱给工人发高薪。利润为啥薄呢?这个就一言难尽了。

也许有人会说,利润薄是因为他们都是低端产业、落后产能,科技含量低。其实不尽然。可口可乐有什么技术含量?做服装的阿曼西奥·奥特加在“福布斯2021全球富豪榜”上排名第12位,农夫山泉的钟睒睒,在富豪上的排名甚至超过了马化腾和马云。优衣库的柳井正曾是日本首富,虽然今年被孙正义超越,但仍是日本的第二大富豪。所以说,只有落后的生产方式,没有落后的产业。传统的,也并非就是落后的。

总之,企业的很多问题都是因为“利润薄”带来的。对企业来说,利润就是一切,没有利润就没有一切

是的,利润,这才是关键。

   2

年轻人不愿进工厂,除了工资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工作枯燥。福特发明的这种工业流水线把一个完整的工序分解成了几个简单的动作,也把操作工变成了机器。不要嫌年轻人不能吃苦。因为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好的去处,那就是进入服务业。

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其实,除了送快递送外卖,研发和设计也是属于服务业的。服务业的工资高、待遇好,大家就都去服务业好了,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这实际上就是“去工业化”,越是高收入的国家,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越小,越是在去工业化的路上走得越快速。

图片


上面这张图就是所谓的“微笑曲线”。但这张图是有问题的。“组装、制造”的利润并不低。在产业分类上,台积电、苹果、华为都是该归类于制造业的,但它们的利润低吗?尤其是台积电,一个做代工的,竟是202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利润率最高的公司

图片

问题是,像台积电这样的公司,虽说是制造业,但其内部还有多少人在从事制造?还有多少“制造”的成份?比如,从员工数量来说,台积电的员工总数约为4.8万人,而投资额超过150亿美元的3nm工厂预计创造的工作岗位仅为5000多个。另外,我们都知道,这一类公司的研发投入大,所谓研究投入,实际上大部分都用于给研发人员发工资了。据华为2020年的年报,华为的研发人员超过了10万人,约占公司总人数的53.4%。

也就是说,华为这家公司有一半以上的人从事的是服务业

都去服务业了,那工厂怎么办呢?

   3

工厂交给“智能制造”。

笔者曾参观过华为在松山湖的手机生产线,也曾去过海尔的“黑灯工厂”,诺大的一个车间里,已经几乎见不到人。华为的手机产线,各种生产设备是组合在一起的,像一条柜形的长龙。有些工序,像印刷电路板,就在这条产线上直接完成。也有一些配件显然是在别处加工好了的,比如芯片,被密封在了一根条状的透明胶带里,一端连着产线,一端像电影胶片那样缠绕成一个圆盘。一条产线,这一端在做印刷电路板,那一端出来的就是手机成品。中间的有些环节都是在密闭的状态下完成的,肉眼根本就看不见。

这条生产线曾经让笔者很是震撼。当然,华为是高大上的公司,对大部分传统制造企业来说是学不来的,也没有多少可资借鉴的意义。那么,我们就找一家接地气的公司,解剖麻雀,具体地看看他们是如何做的

这家公司就是酷特智能(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它可不得了,虽然规模不太大,去年的营收才6亿多,但由于在服装个性化智能定制方面探索出了一条自主创新的独特模式,曾引得海尔、华为阿里腾讯、伊藤忠 、宝洁等这些些营收超千亿、上万亿的国内外巨头前来参观学习。它是事实上的智能制造的标杆。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叫张代理,1955年生人,年轻时是即墨服装批发市场上的一个小摊主,于1995年转行办厂,创立红领集团(主要生产高档西装、衬衣等服饰产品)。于2003年,开始探索对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2007年建立青岛酷特智能股份有限公司,专注探索和实践“互联网+工业”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模式。

张代理最初的想法就是用工业化的手段、效率和成本,实现个性化定制。实际上,量体裁衣,进行个性化定制并不难,工业革命以前的裁缝店就是这么做的,甚至在意大利,一些奢侈品牌至今还保留着用纯手工缝制西装的传统。但这样的生产方式效率低、成本高。如何将这种定制化大规模工业流水线的方式实现,才是关健

即要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生产,又要实现产品的个性化,甚至在一条流水线上能够同时生产出各种不同的产品,这实际上就是所谓的“柔性化生产”,也是今天的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一系列新概念的应有之义。

张代理的探索也曾连续遭遇挫折。比如,量体数据。这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普通员工是很难胜任的。他也曾以数百万年薪聘请量体师,以期将数据标准化,但效果并不理想。最终,张代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以19个部位作为基础数据点,形成了一套三点一线量体法。这套办法不仅易于操作,由普通人甚至是客户本人即可完成数据采集,而且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2]

这以后,他们又运用各种信息化手段和自主研发的专利量体工具,比如3D激光量体仪,使人体数据的采集在7秒内即可自动完成。并实现了大数据化,经过不断沉淀,形成了一个超过百万万亿的服装版型和款式组合数据库。也就是说,无论你是什么样的体形,也无论你要求的是什么款式和面料,在这个数据库里总有一款是适合你的。并不是真的把你的量体尺寸直接交给工厂去缝制。

如今的酷特智能已实现了从客户下单到设计、生产,再到物流交付的全流程的信息化和智能化。这就是酷特智能的“C2M商业模式

C2M(Customer to Manufactory消费者需求驱动工厂有效供给)是酷特智能自主研发的在线定制直销平台。C2M平台是用户的线上入口,也是大数据平台。消费者通过电脑、手机等信息终端登录,在线自主选择产品的款式、工艺、原材料,在线支付后生成订单。企业根据订单客人的量体数据,在电脑中完成服装打版。然后再将打版数据传入智能裁剪区,由机器完成布料的自动剪裁,再经由悬挂在天花板上的吊挂送进缝制车间,依据工序流程传递至流水线上的各个工位。

生产过程中,每一件定制产品都有其专属的电子芯片,并伴随生产的全流程。每一个工位都有专用终端设备,从互联网云端下载和读取电子芯片上的订单信息......

   4

在走访青岛期间,我们专门来到了酷特智能,并在数据系统总经理米庆洋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他们的智能工厂。只是有些出乎意料——虽然笔者也曾在去年参观过一家同样是做服装定制的智能工厂,知道这样的工厂并非“无人工厂”,但还有些惊讶——其流水线上仍保留了大量员工。两相比较,酷特流水线上的员工似乎更显拥挤,游走在半空里的吊挂也更少一些。

米庆洋说,酷特智能并没有一味的追求所谓的智能化无人工厂,也没有被智能制造的模式所束缚,而是结合自己的行业特点,综合评估了投入成本和收益,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为目的,该智能的就智能,该人工的就人工。工厂不是实验室,也不是做给别人看的,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获取利润,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最重要的是,结合中国大量传统制造企业的现状和国情,为传统制造企业提供一个转型升级为智能制造最优案例。

酷特智能的利润率是33%(2019年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为11.16%[2]),2020年在疫情影响之下实现经营收入逆势增长16.94%,其中快速进入防疫物资的生产是巨大亮点,凸显了酷特智能C2M产业互联网生态的跨界复制能力。

传统的服装定制模式,质量无法保证,交期要在1个月以上,且无法量产,价格昂贵。而在酷特智能模式下,1件起定,生产周期缩短至7个工作日内,并实现了量产:目前酷特智能个性化定制产品年产能50万套件以上。

与传统的成衣工厂相比,酷特智能模式的优势也很明显。一是没有资金和货品积压,运营简单,实现了“按需生产、零库存”;二是通过工业互联网将消费者和生产者直接连通,去掉了中间商和渠道商,实现了直销。酷特智能模式下的定制生产,其成本只比批量制造高出10%,但企业的收益却提高了两倍以上

酷特智能的这一套转型创新方案无疑是成功的,也是可以复制的,其背后的逻辑和算法是普适通用的。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早在2016年,他们就成立了“中国产业互联网研究院”和“酷特云蓝新动能治理工程研究院”(目前已更名为:酷特C2M产业互联网研究院),为其它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化改造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目前已为食品、家具、机械、电器等30多个行业的100多家企业,提供了转型升级咨询、辅导和解决方案。

事实上,目前的酷特C2M定制平台经过不断的迭代升级,已发展成为严格意义上的产业互联网平台。近年来,他们又与华为展开了深度合作,在产业互联网和云计算领域结成了产业链合作伙伴关系

据了解,酷特智能与华为的合作主要在以下二个方面展开:一是共同构建国内领先的基于云服务模式的C2M产业互联网领域解决方案,共同拓展产业互联网市场。 二是酷特智能入驻华为云严选认证伙伴,向客户提供基于C2M产业互联网平台的个性化定制、柔性制造、治理体系等解决方案;华为入驻酷特C2M产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面、高效的云计算服务

企业上云已是大势所趋。在采访中,谈到与华为云的合作,米庆洋说,他们也曾找过其它的云服务商,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华为。一是华为本身就是从制造业起家的,他们对造制业的理解更深刻一些,与酷特智能的契合度也更高。二是华为不仅有强大的云计算技术,在5G、AI等技术领域也是世界领先的。舍我其谁?对制造企业来说,华为是不二选择。

   5

酷特智能的这一套做法真是令人耳目一新。

这多少也有一些出乎我们的意料。在我们原来的印象里,北方,尤其是山东的制造业大部分都是传统的、甚至是落后的产能,北方的企业家也不像广东的马化腾和浙江的马云那样,敢于和善于创新。

这次青岛之行让我们改变了这种看法。实际上,时势造英雄。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七八年。社交互联网成就了深圳,消费互联网成就了杭州,而工业互联网很有可能成就青岛。在青岛,目前已崛起了一批以酷特智能、卡奥斯(青岛海尔)、双星轮胎为代表的一大批工业互联网领军企业,一个有青岛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工业互联网产业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是不能够由一家企业单打独斗就能构建成功的。作为中国近代最早启动工业化的城市之一,青岛拥有基础雄厚、门类齐全、结构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了全部41个工业门类中的35),具备了在信息化条件下发展工业互联网的良好基础。企业在积极探索,政府也在强力推动。早在2015年,青岛便开始着力建设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2019年更是早于其他城市,率先提出要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制定专项政策支持企业进行数字化“重生”,将工业互联网上升至城市重大发展战略。

513日,华为也来到了青岛,在这里举办“青岛·进而有为:华为云城市峰会2021”,以期与青岛展开更多的合作。谈到这次峰会,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华为中国区总裁鲁勇说:“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青岛正扎扎实实向前迈进,基础牢固,势头强劲,好态势凸显;开新局,谋变局,始终求变,青岛持续探索的精神始终没有变。华为也在不断助力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和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新基准’”。

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过程,也是带动越来越多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让我们拭目以待,随着工业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谁又敢说以青岛为代表的北方传统制造业不会浴火重生,再次迎来自己的高光时代呢?

参考资料:

[1]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制造企业盈利水平和竞争力有待提高,2019年09月01日,新京报

[2]张代理:“老裁缝”如何变身智能制造标杆?财经国家周刊,刘俊卿

[3]2019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排行榜,中国服装协会

作者:张不器 来源:制造界(ID:baixiu01)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