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中小企业智造之路:困境与突围

中小企业智造之路:困境与突围

  • 分类:宏观视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11 18:0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中小企业智造之路:困境与突围

【概要描述】

  • 分类:宏观视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3-11 18:06
  • 访问量:
详情

【摘要】:

 

中小企业智造之路:困境与突围

 

面对转型难题,突围的关键在于,比起“全新打造”,中小企业应该以“升级改造”的方式逐步进阶。

 

近年来,智能制造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普遍共识。然而,截止至今,更多的中小企业在开展智能制造上并未取得明显进展,仍面临诸多转型困境。相较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普遍存在信息化、自动化基础薄弱、人才缺口等难题。

研华科技(中国)工业物联网事业群总经理蔡奇男表示:“中小企业智造转型的进程并未如预期般快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认知问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经营者认为,智能制造转型改造的只是技术,因而企业转型的迫切性就没那么强。但智能制造涉及到的是全产业链、全流程范围,而非只有技术这一维度。这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转变认知和改造方式,从提升技术出发,结合企业战略、商业模式甚至市场需求转型的全局策略,从而真正带来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最终价值。二是人才问题,因为智能制造涉及到了跨部门的连接和流程,因此比起培养‘专才’,应该更多培养‘通才’,即能够拥有对全产业链或全流程的视野来进行思考。”据了解,早在2010年,研华科技就提出物联网的发展战略,致力于成为“智能地球推手”。作为一家专注于IoT、自动化、及嵌入式运算等产业的跨国公司,研华科技拥有近40年工业物联网解决方案经验。近年来研华积极推动以边缘智能和WISE-PaaS 工业物联网云平台为核心的物联网软、硬件解决方案,不仅在自身工厂全面推动智能化转型,更协助广大中小制造商加速转型智能制造。

面对转型难题,蔡奇男认为,突围的关键在于,比起“全新打造”,中小企业应该以“升级改造”的方式逐步进阶。

  中小企业智造转型现状

蔡奇男表示,从中小企业智造转型的现状来看,三个维度的发展对其影响较大:一是工艺层面,包括从材料到设备;二是制造业管理和人才层面;三是市场需求驱动层面。

“中小企业提升设备生产效率及生产工艺,其实也离不开智造人才的培养。”他认为,相较于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吸引了大量人才涌入,更多的年轻人并不愿意投身到实体经济的发展之中。他们认为,制造业需要更长时间来沉淀和提炼,发展速度也不如互联网产业快。同时,制造企业规模、实力不够强,工厂设备落后等固有印象,造成了制造业人才数量不够、人才储备不足的局面。

“在这一点上,最关键的是政府应该是整个产业转型的推手。从政策层面而言,首先应重点培养基础性研究的制造人才和专家,并且针对不同层面来推动人才发展,从高阶主管到中阶的部门经理,再到基层的技术工人,人才全面再教育和全面技能提升;从舆论层面,应该引导年轻人去做一些国家需要的创新和突破,对社会价值观进行重塑,让年轻人对制造业重新认知,并且重视制造业,转变对制造业的固有认知。”

从市场需求层面来看,中国电商的快速创新发展,推动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了柔性生产、定制化制造的发展,加快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蔡奇男表示,当前的智能制造领域,随需而制、弹性灵活的市场需求正在驱动企业变革。相比大型企业投入巨大的资金来进行基础设备的智能化升级,中小企业应该进一步思考如何面对少量多样的生产形态。“这种服务型制造,对中小企业来说,是最能快速落地的部分。在这条产业链上,中小企业尤其要重视上下游的连接,在网络化的结构中快速实现自身的灵活弹性制造。而这正好也是中小企业的优势,可以在结合上下游的过程中,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核心优势。”

  三个步骤迈向智能制造

中小企业迈向智能制造的合理路径有三个步骤,即设备联网、数据可视化、数据分析与优化管理。蔡奇男指出:“不需要把所有设备扔掉,而是让自有设备联网,向智能化升级,一步步来做。”

首先是设备联网。据了解,研华科技在2011年就启动了智能制造转型的战略计划。其不仅实现了自身的成功转型,多年来,还助力了多家中小企业实现智造转型。在接触大量企业案例的过程中,蔡奇男发现,由于对数据的认知不足,大多数企业主要在IT层面上进行大量投入,而在OT层面上却不太重视。随着近些年的发展,企业逐渐意识到,在OT、设备以及现场都有大量数据可以被挖掘,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大量投入到这一层面上来,认识到数据的价值。

接下来是数据可视化,以及数据分析与优化管理。蔡奇男提到,过去很多企业大量投入在“看得见”的自动化上,也就是机器人。然而,随着产业的发展,企业将开始投入“看不见”的自动化—数据。

生产数据可视化后,管理人员可以快速对现场的数据分析,可以不断改善生产结果。他举例道,比如一件产品品质出现问题,它的原因是设备震动范围超出正常值,企业就可以通过数据的异常来发现问题,但如果没有数据的分析管理,那么可能要等到设备明显出现问题才能知道原因所在。“只有通过深度挖掘和分析这些数据,才能带来下一步的成长动力,带来更多的创新突破。”

  全局规划,分阶段实施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蔡奇男认为,应该采取全局规划,分阶段实施的方式进行。中小企业所走的每一步都应该步步为营,避免过高的试错成本和风险,造成与预期不符、难以挽回的局面。

首先是全局规划。从企业经营者的决心,到企业导入设备及数据的过程,加上政策扶持,以及配套措施,都要进行全盘考虑。他建议,在全局规划时,要确保系统架构是开放式架构。“在这个架构上,一定要充分实现数据驱动。新的数字化架构,也就是说,通过一个数据中台,各个子系统之间能够有效连结,并且这是基于数据驱动的技术架构。”

接着是分阶段实施。蔡奇男以研华的一个汽车零件厂商客户为例说明,该厂在七八年前开始接触TOYOTA、BOSCH、BMW等国际大厂客户,这些大厂自动化程度较高,但作为中小企业,这家厂商的自动化能力是不足的。因此,为了更好的服务这些国际大厂,该企业在原本生产制造的基础条件下发展了一个小部门。这个部门主要功能是让该厂的设备、生产秩序和客户企业实现自动化对接。比如有的大型企业会用SAP软件,但中小企业囿于自身资金和规模有限,一般不会使用这种软件,所以,这家厂商就在自身系统上开发了一个工具,和国际大厂的SAP软件进行对接。通过这种连接方式,这家厂商就和上游客户的资讯、信息、数据密切的贯穿起来了。

“讲智能制造,有一句话我非常喜欢,叫做‘数造据驱动’,借由客户需求来驱动企业转型。通过连接数据的方式,来连接未来、连接客户、连接市场。主动和大厂进行数据打通,否则企业的市场就会越做越小。”蔡奇男表示。

他建议以“点、线、面”的方式逐步导入,即先从一台设备开始,再到一条生产线,然后再到一项工程。通过加装一些传感器、采集器、边缘控制以及网关,来帮助既有设备提取关键数据。凭借控制器获取数据,就可以看到该设备的相关信息。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就可以了解设备的健康状态和使用情况。

其次,要做到数据驱动、弹性扩容。蔡奇男表示:“比如上述案例中的厂商,在一开始对接TOYOTA的时候,上的是品质系统,但是过半年,他可能就发现还需要上能源管理系统,然后再上自动排尘系统等等,这就要求中台系统要能够实现弹性扩容。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我们会有六种不同的功能系统,但是很多中小企业不可能六个模块一起上。比如根据市场需求,企业最迫切的是要在生产管理与制造模块上进行数字化升级;而半年后发现耗电量很大,还要上能源管理系统。”

蔡奇男认为,中小企业必须聚焦。“聚焦是中小企业的生存本质,因为中小企业不可能把摊子铺得太大,但是它可以先从一部分的设备数字化开始投入,来和上下游客户进行紧密连接。我认为,这是中小企业实现智能制造非常关键的转型方式。”(作者:太阳 来源:《世界经理人》杂志)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