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搜索
搜索

宏观观点

资讯分类
/
/
/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双循环”?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双循环”?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27 07:3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双循环”?

【概要描述】

  • 分类:近日焦点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0-11-27 07:36
  • 访问量:
详情

数字经济如何助力中国经济实现“双循环”?

 

11月19日,由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等主办的,以“数字生产力”为主题的2020年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中国论坛在北京顺利举行。会上,参会代表共同探讨了数字科技潜能,对新时代生产力的加速与迭代推动作用。

大会伊始,中国贸促会、中国国际商会会长高燕,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王受文,马来西亚驻华大使拉惹拿督·诺希万·再纳阿比丁,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主席、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期间,300余名参会人士还同工商界代表,一起现场连线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视频主旨演讲。

疫情下,数字经济在促进社会稳定、增加商业韧性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信息技术服务实现收入35162亿元,其中大数据服务收入1530亿元,同比增长12.5%。在消费端,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3%。

本届论坛以数字生产力为主题,就是顺应时代发展规律,从危机中造新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主席强调,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治理体系人类文明进程影响深远,尽管疫情短期内对中国经济带来了影响,但目前中国经济社会的运行正逐步回到正轨。

从长远角度看,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已逐步与实体经济相互融合,成为推动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贸促会会长高燕表示,中方愿同亚太各经济体一道,共同挖掘数字经济潜力,打造更多精品合作项目,分享数字经济产业红利。

数字经济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正在日益凸现。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主席,中化集团、中国化工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认为,亚太工商界要继续担当经济发展国际化和全球化的重要推手,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做出贡献。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调整和重构过程中做好布局。

中国经济的“双循环”

把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亚太命运共同体结合来看,中国坚定不移地推进开放合作是有内在逻辑的。宁高宁表示,中国不会把大门关起来,持续的开放合作将给中国带来经济的双循环,而这个循环就是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

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大国强国经济内生性的驱动力、创新能力必然要展现出来,而中国从原来的出口导向型发展,变为如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双循环发展,完全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随着中国大门的开放,更多的创新也将分享至全球,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在贸易便利化、自由化、互联互通的当下,维护好产业链的完整和安全已变得愈发重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激发企业家精神,落实企业家社会责任,进一步推动产业链完善,或将助力中国经济迎来全新格局。

但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未来疫情转好,中国也应清楚地认识到产业链转移背后的商业逻辑,在成本、质量、便利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做好产业链的战略重塑。

以金融行业为例,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在会上说道,金融行业不仅要紧跟实体经济的步伐,也要根据实体经济的需求来不断促进数字化创新,加速推动全球价值链的塑造,通过各种各样的新业态、新动能、新模式,以及现在金融界都在提倡的场景建设,切身下沉到实体经济,不断丰富金融产品形态。

此外,产业链的重塑也需要借助技术的力量,以及未雨绸缪的预判力。滴滴出行总裁柳青表示,疫情带来的危机不只有这一次,未来还会有其他的危机出现,只有打造良好的危机防控和响应体系,才能在未来遇到危机时,既找到保底举措,又可以发现前进动力。

但所谓双循环,产业链的建设自然不能单靠内生需求的拉动。在不断优化产品、完善战略布局的同时,也应看到海外市场的机遇,因地制宜的满足用户、挖掘真正的用户需求,以尊重和包容的心态面对这些可能存在的生机,建立企业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数字经济的生产力

产业链建设离不开内需和外需的结合,也离不开数字经济的建设。数字经济确实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全社会生产的效率,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会上,中金公司顾问朱云来也用“五化”形象点明数字经济的核心,即数字化、电子化、标准化、网络化和法制化。

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对大量收集数据的分析,或许能发现一些原来不知道的规律,把握其中最核心的需求去做电子化处理,可以大大提升企业效率。而数据处理的标准建设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需要各界形成达成共识、共同制定,再利用企业间网络式连接将标准的意义发挥出来,期间法律化则可以起到责权明确的辅助作用。

2020年年初的疫情,让更多人意识到数字经济的重要性。但在人们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学习这类数字经济的“载体”时,不免心生即担心被取代,有希望被解放的矛盾心情。对此,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彭文生,从数字经济的十年发展长河中作出释疑。

以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为例,其认为,基于人类“无限的欲望”为前提,人口会由于粮食的稳定供应,出现间歇性持续增长。而由于上述间歇性带来的人口老龄化,也会因为机器无法改变人口增长情况,无法依靠数字经济来解决。

其次,从收入分配来看,由于机器价格在国际市场是较为统一的,因此相对美国发展机器代替劳动力来讲,中国发展机器辅助人类要友好很多,机器的利润空间还不高。这意味着,未来中国经济起飞,还可以依靠制造业和国际贸易,因为相对而言中国机器化具有利润空间优势。

最后,从垄断和竞争看,没有垄断便没有创新,专利权保护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但垄断的好与坏其实很难界定,在日渐被大数据算法包围的社会,数据版权归谁所有是个难题,它的发展不单可以提供个性化的偏好服务,也会利用个性化实施差异定价。

总而言之,数字经济发展创造很多机会,可以改善商业模式、改善日常生活,但也带来很多挑战和风险,还需要社会更多的讨论公共政策未来的演进。(作者:静羽  来源:亿欧网)

相关文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

Copyright © 上海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沪ICP备08100447号